学会独处,忠于自己的内心
大多数父母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殊不知,独处与社交能力一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很多人都把孤独与独处混为一谈,实际上,孤独与独处完全是两码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独处是当事人主动做出的选择,因为不愿意置身于喧嚣的人群,而想在安静的环境中与自己的内心相处,与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所以他们选择一个人相处,从而给予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相比独处,孤独则是被动的状态,是一个人内心有与人相处的需求,但是却因为外界的限制而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导致自己陷入痛苦的状态。所以说,身陷孤独的人是痛苦的,而主动选择独处的人却拥有充实的内心,也能够在独处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强大的精神世界。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模式将会影响他们与外界相处的模式。换言之,只有善于独处的人,才能与他人和外界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否则,一个人如果连与自己好好相处都做不到,如何能够与他人和外界和谐相处呢?在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独处。现代社会如此喧嚣和杂乱,孩子唯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才能不忘初心。
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独处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即观察孩子在一个人的情况下能否安然自在。很多孩子缺乏独处的能力,一旦独处,就会不知所措,百无赖聊。而善于独处的孩子,会在一个人的状态之中享受宁静,也充实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说,只有高情商的孩子才善于独处,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很充实,也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心智健全的人,哪怕整天的时间都在独处,也不会感到无聊。相反,心智不健全、内心空虚的人,哪怕只有短暂的独处时间,也会觉得时间很难熬。当孩子拥有独处的能力,他们就不会害怕寂寞,而是能抓住独处的时间,更好地与自己交流和对话,享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自己也有充分而又客观的认知。他们不但善于与自己相处,也善于与他人和外界相处,始终与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善于独处的孩子还拥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这是因为在独处的时光中,他们更加洞察自己的内心,也变得平静安然。有些孩子在独处的时候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捕捉到一闪而过的灵感,这些都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孩子在独处的时候进行积极的思考,那么就能提升自我,也能最大限度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独处的好习惯,让孩子在独处的过程中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当然,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要想帮助孩子养成独处的好习惯,就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引导,也可以陪伴孩子进行安静的相互独立的活动,这对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独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很多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特别黏人,每时每刻都要与父母在一起,即使在玩耍的时候,也要父母在一边陪伴。实际上,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孩子不具备独处能力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的陪伴,除了陪着孩子进行互动性的游戏之外,还要引导孩子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如果前期孩子在看书时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当然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要安静地陪伴,不要给孩子讲述书中的内容,也尽量不要与孩子有不必要的互动。当孩子渐渐习惯于专心致志地看书,父母就可以借机离开一会儿,渐渐地,孩子就会习惯独处,甚至爱上独处。其实孩子的习惯养成与父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受益无穷。
在独处的过程中,孩子不再吵闹,而是能够静下心来定义自己,重新塑造自己。这样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都是进步。除了引导年幼的孩子独自看书或者玩玩具之外,父母还可以引导稍微年长的孩子养成每天都写日记的好习惯。写日记,也是孩子独处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以日记作为载体来反思自身的时候,孩子们会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知自己,也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成长的方式,也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深沉和厚重,对于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学会忍耐,蓄积待发
下一篇: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