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是自负
当孩子6岁以后,认知世界的方式就会从感性直觉的转化为理性,所以6岁之后,孩子就进入了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从6岁之后,到12岁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的性格逐渐成形,很容易变得极端。很多父母只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却忘记了自信一旦过度,就会成为自负,而自负非但不利于孩子走向成功,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又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尽管正走向成熟,但是却无法成功驾驭自身的情绪,一旦情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控制,孩子就会变得歇斯底里,甚至因此而给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一直以来,自信都是优秀的品质,人人都需要自信才能走向成功。常言道,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当自信发展过度变成自负,就会影响和束缚孩子的发展。仅从表面来看,自信的孩子非常优秀,他们即使遇到风吹雨打,也能够战胜困境,突破自我。而自负的孩子则不同,自负的孩子尽管也很优秀,但是他们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总是觉得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完全忘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警示。为此,面对自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帮助他区分自信和自负,让他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树立真正的自信,让自信支撑自己砥砺前行。
皮特是个很自信的孩子,他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尤其对于数学有一定的天赋。然而,在老师的夸赞和父母的认可之中,皮特渐渐地从自信走向自负。为此,妈妈决定给皮特一个教训,让皮特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段时间,学校里的各个班级都在进行选拔赛,要选拔出擅长数学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学校里的数学竞赛,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当老师征求皮特的意见时,皮特大言不惭地说:“放心吧,老师,我不但会为班级争取荣誉,还会为学校争取荣誉!”看到皮特大包大揽的样子,老师不由得提醒皮特:“皮特,要谦虚哦!”皮特笑着说:“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退步!”皮特因为过于轻敌,没有提前复习老师为他准备的竞赛题目,在竞赛中失去了最后一道附加题的分数,没有通过学校的筛选。
落败的皮特如同霜打的茄子,妈妈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教育他:“皮特,原本老师是信任你,才让你参加比赛,但是你辜负了老师的信任。你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做人可不能当井底之蛙,觉得自己就是最厉害的,否则一定会败得很惨。”以往,一旦听到妈妈这么说话,皮特就会很反感,但现在他觉得妈妈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他也根本无法反驳。从此以后,皮特深刻意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总是保持谦虚低调,虽然自信却不自负,最终又争取到机会为班级和学校争光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也因为有此前的成功经验作为支撑,自信者往往都非常相信自己。所以对于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而言,要想帮助他建立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能够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于一个自信过度的人而言,要想让他控制好自信的度,就要让他适度接受打击,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不管是过于自卑的人还是过于自负的人,都是因为不能客观清醒地认知自己,所以才会低估或者高估自己。自卑者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为认可和接纳自己的支撑,而自负者有太多的经验作为认可和接纳自己的支撑,因而不知不觉中就对自己过于高估了。还有些自负者会幻想着成功的情形,但是当他们一味地沉浸在对于成功的幻想中时,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成就足以支撑他们脆弱的自信。从本质上而言,自负与自卑是会相互转化的,很多人之所以自负,实际上是极度自卑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自信者对于自己有正确清醒的认知,因而他们“知道”自己能做到。而自负者则沉湎于幻想之中,甚至被幻想蒙蔽,导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好。殊不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真才实学作为支撑,自负者的幻想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的自信其实是自负,也不要盲目地戳穿孩子,而是要照顾孩子的颜面,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只有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才能从自负过渡到自信,也驱散心底的自卑,成为真正的强者。
上一篇:能避免人生重大的失误,就是一种成功
下一篇:行动是最高效有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