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国学之风 彰国乐之范
——读白玮老师《砚耕塘诗稿》有感
◎高永民
上个世纪80年代在辽大读书时,有幸和白玮老师结识,白玮老师也成为我众多崇敬的人之一,有了困惑迷茫也经常向老师讨教,老师指点迷津,着实让我受益颇多,那时就有幸领略到老师的过人才华。
工作多年之后,回到沈阳,才和白老师又陆续交往。多年的交往为老师出众的才华所折服,这是我之大幸。过去曾听说白老师爱好写诗,写了不少诗,但我以为老师是学中文出身,吟诗作赋,也是中文才子们的独有特点。但没想到,白老师对诗歌的爱好、执着及造诣,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砚耕塘诗稿》装帧精美典雅,古色古香,实不多见。放在床头,夜夜伴着墨香入眠。我多年养成了睡前必读几页书的习惯,遂将此视为催眠曲,但长此以往,二十几年下来,不知不觉间也读了不少书。家里藏书也算不少,我读书也杂,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但诗歌却较少。不是我不喜欢读诗,因水平有限,的确有些欣赏不了。家中书籍中除唐诗宋词外,也没有其他诗歌收藏。每晚睡前看几首老师或送家人友人、或赞美大好山河的诗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老师秉国学之风、彰国乐之范的创作意境沁人肺腑,感人至深。而要记录读后体会,竟成了一大负担,唯恐才疏学浅,领略不透老师的创作意境,几次执笔又放下,反复诵读半年有余,才战战兢兢有了这篇读后感。
诗是什么?怎样创作?老师的答案最为精巧:“诗能抒胸臆,知音最难求。以心温烈酒,何须问天钩。何以炼诗文,浓淡贵尚真。虚华不入眼,我手写我心。漫卷风云事,止水说古今。天涯或咫尺,咸做同路人。五音对五行,顿挫任放收。深宏坦胸怀,沉浮好去留。写诗必用典,拈来做同谋。偕趣尘封事,共销今日愁。”
在我看来,《砚耕塘诗稿》是极为难得的宏大创作,敬亲人、赠友人、同窗、同事;游历感怀,怀古颂今。老师自幼爱诗、习诗、赋诗,以诗为乐,以诗为朋,以诗会友,将工作生活之所见所闻所悟所感,情寄翰墨,寓求田园之乐、爱自然之美、究天人之际。老师格调不同的五篇诗作与五行相配相契,各具其性,各呈其态,各展其用,实在难得。
读老师的诗,不仅让我心境愉悦,对人生又有了一番深入思考,还让我认识不少繁体字,有时竟要翻看康熙字典查看字的读音,由此,师生文化上的差异可见一斑,对老师的才华更增添万分敬佩。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歌成为全民情绪出口,北岛、芒克、舒婷等朦胧诗代表人物广受欢迎。那时,我正接受大学教育,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对诗歌多了一点了解,但由于专业和学识所限,仅仅是远远地欣赏而已。偶尔也在网上看到人们对诗歌创作及发展现状的讨论。有人抱怨,近代尤其是现代已经没有伟大的诗人出现,有人担心,诗歌可能会日渐边缘而衰落,总有一天诗歌会走出人们的视野。
2013年10月,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舒婷到济南参加“重汽之夏·大型诗歌朗诵会”。会上,舒婷在谈诗歌现状时说,现在已无伟大诗人,她对诗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表示担忧。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有些片面。
白玮老师恒久的创作及其五声配五行言情言志的宏大诗作,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仅可以而且能够称为不折不扣的伟大创作和伟大诗人。
我所说的伟大,已与传统意义上的伟大一词在语意上有不同,绝不是浮夸之词。老师几十年从未间断诗歌创作,这种坚持与不懈,非一般人所能及,即可喻为伟大;在诗歌已不可能再有中心的创作时代,老师歌亲颂友、赞美大好山河,一直在传播正能量,绝非无病呻吟,同样可喻为伟大。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诗歌创作的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当今社会,读者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诗人的创作起点也越来越高,诗歌成为全民之事,诗歌创作也进入杂乱发展期。现在的读者都希望读到轻松的东西,不愿意看那些假大空的诗作。
诗歌创作进入杂乱发展期,从一个侧面正表明诗歌创作进入了大众化,什么人都能写诗,表明诗歌不仅不能灭亡,而且已经进入由曲高和寡的高端文化到平民文化的恒常发展期。而白老师的诗歌创作正是此时期当中能够秉承国学之风,彰国乐之范的代表。
如果说诗歌有一天会消亡,那么,走向消亡的诗歌创作一定是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大众口味,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而遭人弃之远之。
读白老师的诗歌,无论是早年还是近年之作,均言之有物,情真意切,音节考究,韵律优美。实在想不到,白老师一个地道北方汉子,脸膛黑黑,五大三粗的身材,如果没有实际接触,光看外表,很难和人们传统意义上优雅细腻、情感丰富、潇洒倜傥的才子诗人联系在一起。尽管和老师接触多年,实际上我并未真正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老师的真才情。看白老师的诗作,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老师的印象,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老师,原来北方汉子宽广的胸襟里,可是一颗多情柔弱的细腻之心。
反复诵读《砚耕塘诗稿》,感觉诗稿的创作有七个特点。
一是特别注重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特别擅长色彩和色调的搭配,行文生动。
这一特点在《候鸟》《胡杨礼赞》及《雨中婺源》中均得以充分体现。“冰河初开放,候鸟齐飞翔。啾啾歌春早,款款向北方。”“绰影婷婷立,攒头捕鱼忙。”“高天任自由,淡云任鸣唱。水影剪风度,天光映翅膀。林疏舒胸臆,水泻写万方。”“相敬举齐眉,厮守动天荒。”“千辛何所惧,南北任闯荡,万苦敢承担,心比日月长。”“崖边伫立久,默默深情望,一飞思乡曲,故乡可无恙。”“群飞铺天地,浩然荡回肠。单飞孤胆秀,舍我谁与傍。”在《候鸟》这篇鸿篇巨制中,候鸟的品德、生活习性及所处环境,均诗情画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美丽的色彩与创作的色调有机结合,让人叹为观止。
“水漠有孤烟,胡杨亦凛然。千年英雄树,点亮戈壁滩。风雨遥迢路,星高月如磐。”“树大能蔽日,树高可摩天。”“大漠扎根深,独擎一片天。”“壶口涛如雷,天河疑倒悬。奔腾如野马,瀑声裂两岸。”胡杨的伟岸,壶口瀑布的磅礴,读后仿佛身临其境。
色彩与色调的绝妙搭配呈现出雨中婺源的别样景致:“雨中婺源景色深,青白农舍小山村。雕梁老屋家风暖,画栋祠堂民意醇。笔耕砚田绘曦早,水流小桥写黄昏。穿行彩虹微风里,桃花飘落片片春。”
二是善于营造想象空间,引人思考,启人心智,令人回味。
《广西大化赏石印象》:“沉醉美石入瑶山,冀望巴马假天年。红水河谷塑风骨,绿笋峰烟锻涅槃。大象有形廓心宇,禅思无际走天边。谟拜何须香火盛,一草一木皆神仙。”
苏柳是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清新淡雅,立意新颖,令人回味。《初识苏柳》:“恰逢细雨醉江南,疏柳婆娑正含烟。十里徘徊孔雀展,一抹青涩胭脂湾。淡定杯酒阑珊夜,率意书香忘情眠。心存大家任驰骋,策马何必走关山。”如此的立意和清新笔触,堪比苏柳,回味无穷。
三是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千年古镇千年瓷,沙里情怀泥里诗。青花不开馨香久,粉彩能染富贵痴。滕王逊色千古对,文公不让一宗师。山水着意人独秀,小器担当国运时。”在《瓷都印象》中,作者把本是静止物件的瓷器,给予了鲜活恒久的生命,千年瓷、泥里诗、馨香久、富贵痴。对古瓷的赞赏,连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都不会谦让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寥寥几笔,一幅古人赋诗吟诵千年古瓷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让人浮想联翩。
在《南岳印象》中,作者这样直抒胸臆:“雾里看山山亦羞,倩女潇湘显风流。三丈巨佛了百苦,一炷高香解千愁。金石为开农奴剑,家国不覆将军谋。孰乐孰忧范公语,洞庭西望岳阳楼。”在雾中看南岳衡山都害羞,如此喻人的意境太过优美,连舜帝的两个美妃娥皇和女英,随舜帝都游而不归,最后死于湘江,似有游美景,做鬼也风流之意境!如此情景交融的意境,给人无限遐想。
同样让人遐想无限的还有《夜访均天坊十首》之三、《月夜独坐》和《禅韵·心曲》:“红尘何须破,莲花自然白。纵使千百转,一往上琴台。”“独坐无忧月西斜,天女舒袖散星花。妻儿酣然悄入梦,一份恬淡一杯茶。”“天地有七弦,读琴月正弯。禅音了无影,心曲不须弹。”
四是善于处理虚与实、动与静、形与神、大与小的关系。
《殷墟怀古》,作者这样表情达意:“饕餮巨制方鼎尊,殷墟王陵淹小屯。扶犁侯村耕黍麦,把刀兽甲占风云。龙骨去病今人笑,卜辞揭示上古真。洹水北流不曾断,一脉文字万代存。”虚实、动静,形神兼备。
《凭吊天波杨府顿识》也具同样风采:“天波府里心难平,如嘶战骑旌旗风。杨门忠烈成大义,太君笑傲敢出征。红颜一怒惊天地,男儿百战赴死生。英雄长眠莫惊扰,崇敬于心步屐轻。”
在《珍宝岛钩沉》和《冬雪》中,形神大小虚实动静兼备,作者的才思跃然纸上。
“滔天大江东,孤岛敢临风。硝烟已散尽,独吊一青冢。”“朔风撼天地,雪花大如席。堤岸秀弧线,冰河一望西。风助夙梦醒,雪打情愫怡。红男霞尽染,绿女翠欲滴。小楼南窗景,大野北风急。”
五是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在《黄土高原纪行》中,这一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山重水复梁上梁,登峰接云山西梆。好酒女儿红百里,婆姨饭后说夕阳。黄土坡上彀子黄,羊皮筏子送姑娘。唢呐吹得震天响,荞麦窝窝就斜阳。”简练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土高原的独有特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习性。梁上梁、山西梆、红百里、说夕阳;彀子黄、送姑娘、震天响、就斜阳。和谐的音调,鲜明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
《闪过江阴大桥》的语言同样极为生动,节奏明快,江南江北特点悄然概括无余。“桥上桥下往来客,江南江北皆江阴。江南广序春欲染,江北高楼悄入云。桥下逝水流年去,桥上天堑接古今。亘古神话今又是,辈出新人胜旧人。”
在《贺沈音七十华诞》中,作者诵道:“九曲黄河黄,高原朔风狂。举义危难时,慷慨赴国殇。歌舞凌壮志,文艺做刀枪。熠熠七十年,而今更辉煌。”仅仅五言四十字,不仅道尽沈阳音乐学院国难当头的艰难前生,“熠熠七十年”更演绎出今日的辉煌。
六是婉约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语言圆润清丽,有柔婉之美。
《清赏漱玉词》尽展婉约含蓄之美。“绿肥红瘦秋已深,帘卷漱玉问来人。婉约西风吹拂处,红烛清照八百春。”
“秦淮河上小灯红,摇碎波光桨橹声。此地不再奈何曲,斯人已过文德东。乌衣巷口燕归去,香君楼前晚来风。夫子教化民为本,以义选才赖后生。”在写意秦淮河中,小灯红、桨橹声、燕归去、晚来风、秦淮河上、摇碎波光等一静一动,秦淮河被赋予了灵魂,栩栩如生。
在《题陈文南湘西少女陶艺雕像》中,无不透露出音律婉转,语言圆润清丽之美:“湘西吊脚步青苔,泉涌山歌几徘徊。袭人暗香觅花影,蓓蕾沾露向阳开。”
七是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能引起共鸣。
白老师诗作的一些篇章或是对家人性格、人品的赞美,或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短短几首小诗,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母亲家族具有十一个姊妹,让人羡慕且有教养的大家庭。
《敬外祖父》中:“闭目养神容自威,奔波劳碌苦自睢”“铁骨柔肠身自正,积德行善口作碑。”《敬外祖母》中:“风雨人生一路辛,感天动地泣鬼神”“心系邻里交口赞,情牵儿女寸草心。”短短几句,即刻画出具有典型中华传统美德的外祖父母的高大形象。
老师大舅“大鹏一飞三千里,浩然襟怀匡神州。太子河畔苦心智,野老滩头竞风流”。让人心生敬佩。二舅际遇令人唏嘘:“少小离家学戏文,一叶江湖几浮沉。”“可叹天不假英年,叶落龙岗伴至亲。”三舅“秦岭老山抗敌寇,川地蜀道天路艰。断案能圆龙图梦,执法敢平旷古冤。”这是何等的气节,几人能及!作者最敬佩的四舅“不移求索天易老,矢志耕耘了无烟。南国梧桐敲心雨,智者率意走天边”。比老师年龄还小的小舅“四五生辰事事福,处处为师处处书。学得山外行人远,读到夜深酒自熟”。二姨“心想手到布尔乔,织绣勾连成大巧”。大学教师的三姨“一如春蚕丝方尽,更比广厦秋风歌。创业襄平辽化路,执教滨城智仁街”。四姨“轻声细语敢迎风,梅绽一束白映红。粉肩已然担道义,女流毕竟赴从容”。资深美容师的九姨“扶伤救美人风雅,越洋励志叶飘萍”。身为律师的小姨“夜雨结缘常厮守,秋灯缔盟不更弦。小女至今掌心宝,事业有期日中天”。
老师对爱妻的中意,令人羡慕。“玉树妖娆敢临风,以沫相濡赤复诚。少年戎装赴慷慨,天使白衣度众生。敬老不俱卧冰苦,爱幼平添舐犊情。白首缔盟缘千载,共渡爱河幸三生。”对儿子的期许,令人动容。“怜为膝下子,比肩已成人。年华付逝水,岁月不留痕。怡乐陶天伦,血浓情自真。蹒跚学步时,恍如昨日晨。”“叫声小子莫癫狂,尺有所短寸有长。文辞炫目权作水,毕竟东流入大洋。满易招损训千古,谦可受益是良方。躬身学习不浮躁,偶以惊人算平常。”
尤其老师对几位同学甚至属下同事英年早逝的缅怀,让人过目不忘。在多篇诗作中,老师用“哭”字来表现对同窗及同事的痛惜及深厚感情。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老师的几次大哭,对象不是自己亲人,而是属下同窗,表明老师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
《哭东海》:“雪染平安夜色白,手足顿失哭东海。长剑伴读担道义,短歌佐行戏鬼才。千古难销愁沽酒,一生阅尽苦登台。挥别渐远依然是,明日黄花为君裁。”《哭徐斌》:“桀骜不驯大才子,音容一如同窗时。学而就简凌峰顶,爱则去繁折桂枝。开怀童心贯南北,衡天豪情任曲直。孑然枪手谁与共,续写春风天地诗。”《挽佟敏》:“飞雪衔悲舞且旋,枝上孤鸦啼春寒。曾经婉转金钟夜,仿佛高歌舞台前。槟砬放飞孩提梦,浑河姿行淑女船。戛然难止天音渺,心存姣容三寸丹。”
老师对父亲的怀念,字字真切,催人泪下。“清明春意寒,怅惘上心端。此去十二载,聊表寸心丹。”“眷眷思念谁人知,愁作沽酒苦作诗。故园滨州根持久,大漠红山成长时。运筹商海俭为本,福荫民生意恐迟。将妻教子恩泽重,远行十年日日思。”“秋去风飘叶,冬来舞飞雪。此去十二载,日日伤别离。”“霜降一梦十载长,即离两隔空悲凉。孝子无奈北风吼,乖女有情涕流长。睹物犹享天伦乐,思人那堪寸断肠。可叹望儿空伫立,夜夜有儿伴梦香。”
老师对母亲的爱,感天动地。“九九重阳颂菊香,白发如丝是亲娘。扩井持家披晓月,轻工怜幼暖寒窗。望子成龙真洪福,挥之入梦非黄粱。三春不改赤诚在,邀福将寿诉衷肠。”“人间有大爱,莫过母亲深。给予儿生命,感动天地人。”
通读白老师的诗作,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让人心身愉悦,丰富了历史知识,提高了文学修养。老师诗稿创作传播的都是正能量,正顺应了当今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轻松愉悦精神文化的追求。老师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爱的敏锐体察,就像他那些有灵魂的诗歌一样充满光泽。
上一篇:茹阳《砚田笔耕赋真诗——拜读《砚耕塘诗稿》有感》
下一篇:徐光荣《笔耕无言雪上松——读白玮《砚耕塘诗稿》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