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篇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本篇讲述的是作战之前一定要细心研究作战的有利地形,有利地形是作战胜利的前提。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有六种不同的地形。一是通,指交通便利、没有险阻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作战,要占领向阳的高地,保证粮道畅通;二是挂,指可以进却很难退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可以发动突然袭击,能够取得胜利。如果敌人有防备,我军冒然进攻,不能取胜也无法后退,就会让我军陷入两难的境地;三是支,指敌我双方位于狭路的两端,等到敌军进攻到一半的时候,我军再发起攻击,就能够胜利;四是隘,指关隘口,我军要抢占先机,构筑、坚守阵地,这样一来,敌军就难以发动进攻。如果是敌军先行占领,我军则不宜发动攻击。如果敌人还没有构筑成阵地,我军也可奋力一搏,与其争夺一番;五是险,指险要的地形,在这种地方,要争取占领高地或要地,据险而等待敌军,如果敌人已经抢先占领,此时后退是最好的办法,而不是冒险攻击;六是远,敌我双方相距较远时,二者军事力量又相当时,不适合作战。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曹操曰:宁致人,无致于人。
我军要争取主动,而避免陷于被动。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曹操曰:隘形者,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曹操曰: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
在地形险隘的地方,千万不要受制于人。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远途袭击,对我军极为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
部队发生走(逃跑)、弛(松弛)、陷(陷落)、崩(崩溃)、乱(混乱)、北(败北)这六种情况时,并非是天降灾祸,而是将帅无能。如果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却要用一倍的兵力去攻打十倍的敌人,以寡击众,致使士兵不得不奔逃,这是将帅自不量力的结果。
卒强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统,故弛坏。
士兵强,将帅弱,管理不善,指挥不了,导致军队纪律松弛。
吏强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将帅强,士兵弱,将帅带头冲锋,士兵却跟不上,致使将帅身陷敌阵,被杀或是被俘。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而不厌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小将对主帅的批评心有不满,愤然带着自己的部队迎敌,感情上比较冲动,无法认清敌军的实力,这样的部队最终一定会奔溃的。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将帅比较懦弱,纪律不严明,士兵不守规矩,队形不整齐,部队散乱。如果将帅这个样子,军队必然会混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主帅对敌情不了解,用弱兵去攻打敌人的强兵,而不是派遣精锐部队去担当主攻,这样一来,最终一定会失败。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像对待婴儿和爱子一样对待士兵,如此才能够和士兵并肩作战。不过,厚待士兵而不能指使他们,爱护士兵而不能调遣他们,这就会出现混乱不堪的情况,就如同家里的骄子一样,是不能任用的。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知道我军可以出击,而不知道敌人不可以出击;知道敌人可以出击,而不知道我军不可以出击;知道敌人可以出击,我军也可以出击,却不知道地形是否允许出击。这三种情况下,胜负的几率各占一半。所以,善用兵的人,指挥坚定,措施变幻无穷,既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懂得天时地利,胜利就有保障了。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上一篇:曹操《告涿郡太守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曹操《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