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④。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释
①秋兴:因秋感兴而作。《秋兴》八首是杜甫的七律名篇,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秋诗人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
②萧森:萧瑟阴森。《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③“江间”二句:兼天,犹连天。塞,关隘险要之处,这里指夔州的山。杜甫《白帝城楼》诗“城高绝塞楼”用法与此同。接地阴,指风云笼罩,地上阴暗。金圣叹云:“‘波浪兼天涌’者,自下而上一片秋也;‘风云接地阴’者,自上而下一片秋也。”(《唱经堂杜诗解》卷三)
④“丛菊”二句:丛菊两开,即两见菊开,此是就去蜀日而言。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南下,秋居云安(今重庆云阳),是一见菊开也。大历元年春,自云安至夔州,至秋,是两见菊开也。他日,常指后日、来日,也可指往日、前日。这里是后者。他日泪,犹言往日泪,流了多年的眼泪。孤舟一系,由蜀至夔,是沿水路乘舟东下,一身系于孤舟,故云。故园心,思念长安的心情。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也是杜甫的祖籍所在地。因此,在这里故园、故国是合二为一的。这两句里的“开”、“系”都有双关义:开,是指花开,也是指泪下。系,是指身系孤舟,也是指心系故园。
⑤“寒衣”二句:谓深秋时节家家都在为游子赶制寒衣,傍晚时分白帝城高处传来阵阵捣衣声,更触动漂泊者的怀乡之情。催刀尺,赶裁寒衣。砧,捣衣石。
赏析
《秋兴》一组共八首,这是第一首。宋以前的感秋诗多以悲秋为主,杜甫《秋兴》八首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感秋诗所悲凉的内容并不一样,如杜甫《秋兴》所咏叹的是在秋色中思念故园、忧念国事之情。这首诗写巫峡的秋声秋色,美丽而萧瑟,壮阔而阴郁,以此衬托出孤独的诗人形象。整首诗既有力度,又非常精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对偶工整而句法紧缩凝炼的名句。之所以说它凝炼,因为“开”和“系”不但对称得好,而且都关联两项事物,开的既是丛菊,也是眼泪,系的既是孤舟,也是思乡的心。
杜甫七律中,这种例子非常多。如《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和“好”都是活字,它们使这两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是五二式的,也可以是四三式的,不同的断句法并没有造成语意理解的矛盾,而只是更丰富,同时它正体现出杜甫在七律这种体式上的运用自如,对偶工整而又绝不板滞,充满灵动之美。
尽管这首《秋兴》已经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杜甫更创制了连章体的表现方式,以容纳更多的内容。所谓“连章”,并不同于《古诗十九首》或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那样的组诗,它们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事后也没有组织成有机的序列,只不过是属于同一主题或题材相同的一类。而杜甫的连章体是特指那些一题数首、数十首,而且首尾呼应,既各自相对独立,又有脉络可寻的律体组诗。在杜甫的七百多首律诗中,这类连章之作有七十多组二百多首,数量是很可观的,当然这包括了五律和七律在内。五律的连章体,他的祖父杜审言就曾经作过,不过在杜甫以前,贯穿首尾、布置停匀的五律连章体并不太多,所以人们认为“连章律诗,创始于少陵”(郭曾?《读杜札记》),至于七律连章,更是杜甫所独创。这组《秋兴八首》就是他的七律连章的代表作。用连章体既能充分发挥杜甫擅长七律的特点,又能把他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更为充分。而杜甫这种用律诗写组诗的方式,也极大地扩充了律诗的表现力。
上一篇:杜甫《登高》赏析
下一篇: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