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与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1:48:39

冯延巳其人其词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父亲原是吴国军中的小校,南唐建立后升任歙州(今安徽歙县)盐铁院判官。在唐、五代,冯延巳与温庭筠、韦庄和李煜并称四位最重要的词人。冯延巳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老师,对李煜词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与同一时期其他词人相比,冯延巳的词作有着独特的风格。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张皋文(张惠言)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并且指出,如果说温庭筠词风用一句“画屏金鹧鸪”加以概括、韦庄词风用一句“弦上黄莺语”加以概括的话,那么冯延巳词的风格,则可以用他词中的一句“和泪试严妆”来进行概括。他的词不仅一定程度地摆脱了“花间”词风的熏染,而且拓展了词的境界,深化了词的抒情意味。许多词论家都认为他的词“领袖于南唐”“为五代之冠”。冯延巳的词跟李煜相比,没有后者的不谙世故、真诚坦率,清新畅达,但是他和中主李璟所代表的,正是士大夫文人面对衰乱政治环境的孤独、惆怅的复杂心态。他们的词在艺术方面表现得更加深婉含蓄、精致细腻,带有浓厚的文人典雅气质。这一点也更加能够被后代士大夫文人所接受和倡导。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北宋前期词影响最著者即为冯延巳。他曾经被贬官到江西抚州担任节度使,对于北宋前期江西词人晏殊欧阳修词的创作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还影响了北宋晏殊、欧阳修等一批词人的创作,为开启北宋初期词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词风的转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长短句形成流派的重要人物。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原文】

谁道闲情抛掷[1]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2],不辞镜里朱颜[3]瘦。河畔青芜[4]堤上柳,为问新愁[5],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6]新月[7]人归后。

【题解】

冯延巳,南唐中主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其词多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反映官僚士大夫闲逸的生活面貌。但时与李璟唱和,词风婉丽,词境渐大,对南唐及李煜影响较大。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有《阳春集》。

《鹊踏枝》,一作《雀踏枝》,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即《蝶恋花》。冯延巳以《鹊踏枝》词著称,今传14首。冯煦《阳春集序》评价其《鹊踏枝》词时说:“其旨隐,其词微。”此词是代思妇抒写闲情,满纸春愁,塑造了一个“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思妇形象。

【注释】

[1]抛掷:丢弃,弃置。

[2]病酒:饮酒沉醉,谓饮酒过量。

[3]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少。

[4]青芜:杂草丛生的草地。

[5]新愁:新添的忧愁。

[6]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7]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的月亮。

【译文】

谁说闲情逸致已经被遗忘了太久?每当新春到来时,我的心绪惆怅还像往常一样。为了消愁,我天天在花前月下饮酒大醉,一点也不关心镜子里的自己已变得容颜消瘦。

河边上生满了杂草,河岸上柳树已成荫。不禁想要问道,为何年年都会平添无尽的忧愁呢?独自站在小桥上,清风吹来,衣袖鼓起,人回去后,树林里升起一轮新月。

【赏析】

本词的上半片,以反诘语发端:“谁道闲情抛掷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起得风流跌宕。”词人的回答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自设问答,已见凄婉。惆怅之中包含着悔恨、愤激、哀伤,种种情感都在“每到春来”时节涌上心头。“谁道”不是别人,正是词人自我之谓:“我说过‘每到春来’,闲情逸趣‘抛掷久’了吗?没有。我只说过,‘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闲情抛掷久”,只是从虚处着笔,“惆怅还依旧”,则是从实处写来,两相映村,岂不有力地烘托出“惆怅还依旧”吗?下笔虚括,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抑惝恍,若隐若显。怅惘的具体内容与缘由,则留待读者想象。下面“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更以容颜状态描写,进一步揭示“惆怅还依旧”的内心世界。“日日”,一作“旧日”;“不辞”,一作“敢辞”。“日日”两句,从“惆怅”中来,重在写往日的惆怅,与下半片“新愁”相对成文;“不辞”对应首句,以反诘语气收束上半片。日日病酒,不辞消瘦,如此则上下文语意连贯,着重点皆落在“惆怅还依旧”上面,意更深厚。

下半片五句,首句因见芳草、杨柳,又生新愁;中间两句,仍是反诘语,问何以年年有新愁,也是饱含恨意;末两句,只写景,月亮徐徐升起,树林为背景,景美人静,又映衬出心中愁苦之情。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冯延巳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