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古诗全文、意境特点、作者思想感情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5-06 13:09:34

高 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 释

① 汉家:以汉代唐,唐人习用。烟尘:烽烟和尘土,谓边疆寇警。

② 残贼:残暴的敌人。

③ 横行:纵横驰骋,勇战疆场。

④ 非常赐颜色:谓宠赐优渥,非同寻常。

⑤ 詍 (chuáng):敲击。金:指钲、铃一类行军乐器。伐:击。古时军中以击打金鼓为指挥进退的信号。榆关:即今山海关。

⑥ 逶迤:弯曲而长,指旌旗飘扬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⑦ 校尉:武职名。汉武帝时置八校尉,为特种部队将领。唐为武散官,位次将军。此泛指武将。羽书:即羽檄,指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北海名,在今蒙古高原东北,亦作 “翰海”。

⑧ 单于: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泛指敌方首领。猎火:围猎之火,此喻指战火。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狼山县西北。

⑨ 萧条:荒凉。极边土:边境之地。

⑩ 凭陵:恃势侵陵。风雨:形容来势凶猛。

11、穷秋:深秋。腓 (féi):草木衰萎变黄。

12、恩遇:朝廷宠任。轻敌: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13、铁衣:铁甲,代指出征战士。

14、玉箸:玉做的筷子。此指思妇的眼泪。

15、少妇:指战士妻子。

16、征人:指远戍战士。蓟北:指唐蓟州 (今天津蓟县) 以北地区。

17、三时:指早、午、晚,即一整天。

18、刁斗:军用金属器具,日以炊饭,夜以打更。

19、死节:指为国捐躯。勋:指个人功勋。

20、李将军:指汉代抵抗匈奴的名将李广。

研读要点

题下有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 《燕歌行》 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 指张守皀,他的部下打了败仗,他不但不据实上报,反而宣称打了胜仗,还贿赂前去调查的人。高适这首诗是针对这件事写的,但又不局限于此。

《燕歌行》 是乐府旧题,首创于曹丕。高适的这首 《燕歌行》,沿袭了思妇征夫和边塞生活的主题特征,也许有一些现实的针对性,但又并不局限于此,而是概括了一般的边塞战争,有一种更宏观的观照和思考。作者在这首诗里基本上把关于边塞诗的传统题材全部表现到了,描写了边塞战争紧张激烈的场面,漠北荒凉萧条的景色,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将帅骄纵荒淫的现实,歌颂了战士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奋勇杀敌、不图功名的高尚精神,同时表现了征人思妇的久别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边塞诗的典型主题,但一般的边塞诗多是集中表现一两个主题,而高适此诗把这么多主题融会在一起,且融会得凝炼不拖沓,所以成为了一首能够代表盛唐风格的优秀的边塞诗。诗歌骈散相间的句式和平仄互换的用韵,还有援声律入古体的写法,和卢骆以来的歌行一脉相承,但局势的动荡开阖却超越了前人。这种多角度的题材就使诗人的笔触并不固定在某种单纯的情思上,而是在复杂的内心波澜间跌宕起伏,在激越的抒情中不时变换着场景,形成规格整炼而又一气斡旋、不加藻饰但是意象鲜明的特色。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高适这首诗最有名的两句,也是很具批判色彩的两句。写战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将军却仍在营帐中欣赏美人歌舞。作者的批判态度如何表现?一个是强烈的对比,用轻歌曼舞来对比映衬伤亡惨重,另一点是 “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 “犹” 字,这是一个有着明显的主观态度的语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军中现状的不满。高适对现实批判的深度要超过同时代许多诗人,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仍然非常突出,这就跟初盛唐的其他诗歌有共同之处,就是即使表现哲理玄思,也往往是通过非常鲜明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高适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