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约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河北),所以后世称其为韩昌黎。韩愈有读书济世之志,早年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不能及第。他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终于在贞元年间考取进士,但三考博学鸿词科均遭失败,于是前往汴州节度使董晋、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供职,后来进入朝廷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由于上书言旱灾被贬为阳山令。宪宗年间,回到长安担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知制诰,因跟从裴度赴淮西平定叛乱之功,升任刑部侍郎。后又因谏迎佛骨惹恼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回京担任吏部侍郎。不久卒于长安。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原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 ① 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 ② 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 ③ 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 ④ 寒日生于东。
【注释】
①火维:古以五行分属五方,因以“火维”指南方。
②睢盱:凝视。
③杯珓:占卜用具。
④杲杲:形容日色明亮。
【译文】
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岳环绕嵩山居中。南方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赐权南岳神赫赫称雄。半山腰喷云吐雾迷迷茫茫,衡山有绝顶谁能登上高峰。我来此地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一丝儿清风。专心地祈祷好像真有感应,岂非为人正直感动了神灵。霎时风吹云散显现出峰峦,向上仰望高峰巍峨插云空。紫盖山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腾起祝融。景象森然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路走进神灵宫。粉色墙壁红色柱光彩夺目,神鬼故事壁画有青又有红。登上台阶弯腰进献上酒肉,想以微薄祭品表示心忠诚。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神窥察连连地致敬鞠躬。手拿杯珓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我此卦最吉祥无人能比。我被放逐蛮荒侥幸没有死,衣食足甘愿在这里守终生。做王侯将相的愿望早断绝,神纵然要赐福也难以成功。夜晚投宿佛庙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灿烂秋日冉冉从东升高空。
【鉴赏】
贞元十九年(803),京畿大旱,发生饥荒。韩愈时任监察御史,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劝德宗轻徭薄赋,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永贞元年(805),皇帝大赦天下,韩愈离开阳山到郴州(今湖南郴县)待命。同年九月,诗人由郴州赶赴江陵(今属湖北)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览衡山,感慨万千,便作此诗,借以排解苦闷,抒愤遣怀。
全诗可分为四段。起首六句为总分顺序,先总写五岳,再专写衡山之形势、气象,起笔高远,语出不凡。接着八句写登山,先写秋景,再叙感觉,欲扬先抑,起伏波澜,将叙事与写景熔于一炉。此段用山路的崎岖难走来暗寓自己宦途不平、人生坎坷。以下十句主要写拜谒神庙,诗人祭神问天,申诉坎坷仕途,抒发愤懑情怀,这是全诗的重心之所在。最后四句描写“宿寺”酣睡,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怨懑。
全诗意境开阔,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井然流畅。开篇从大处下笔,气势磅礴;中间写衡岳突兀,动人心魄,而诗人求神问卜,也不过是解嘲自慰而已;最末几句表现了诗人冷漠无奈之态、怨愤抑郁之情。
上一篇: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下一篇:《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注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