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生壁
【原文】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①,今相遇于下邳②,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③,未通人事④,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
是来也,余黜于徐州⑤,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泠池⑥,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丘,东望脩竹园⑦,入微子庙⑧,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⑨。久立于庙陛间⑩,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陇西李⑪、太原王涯⑫、上谷侯喜,实同与焉。
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注释】
①李生:名平,韩愈少年时代的朋友。河中:府名。
②下邳(pī):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
③未冠:未成年。
④人事:指人与人交际应酬之事。
⑤黜(chù)于徐州:被贬谪降职来到徐州。
⑥泛舟:行船;坐船游玩。
⑦脩(xiū)竹园:梁苑。在商丘县东,为汉梁孝王刘武招纳宾客之地。
⑧微子庙:在商丘县城内西北隅。微子:名启,商纣的庶兄。宋国开国君主。周初受封于宋,宋都即商丘。
⑨“求邹阳”句: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他们都曾客于梁孝王,故云。
⑩陛(bì):台阶。
⑪李翱(áo):字习之,陇西人,韩愈门人。
⑫王涯:字广津,与韩愈为贞元八年(792年)同年进士,官至宰相,甘露之变中被杀。
【译文】
我最开始认识李生的时候,是在河中府,今天在下邳相遇了,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四年了。开始相见的时候,我和他都还没到成年,不懂人情世故,追想起来有很多可笑的事情,我和李生都是这样感觉的。如今相遇,我们都已经有了妻子儿女,往昔的时光里,那种无拘无束的豪放心思,哪里还能再有呢?李生与人交往,和古代的人多么接近啊!
我这次来,是在徐州被罢黜,将要往西迁居到洛阳去,在清泠池上坐船游玩,在文雅台下停泊赏景。往西望见商丘,向东看见脩竹园,进微子庙,寻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的旧文章。长久地伫立在寺庙的台阶上,悲叹《那颂》不能再一同演奏真是太久了。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际上是和我一起前往的。
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写。
【赏析】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五月,韩愈离开徐州将谪居洛阳,其间遍游了汉梁孝王的封地睢县各处的名胜古迹,回到江苏下邳,正好遇到少年时代的好朋友李生,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文章开头至“何其近古人也”为第一段,首先叙写自己与李生交往的最初时间以及地点。时隔十四年后的相遇,令人惊喜,但回想起往事,不禁感慨万分。所幸两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共同追忆往昔在一起玩耍的时光时,“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这其中自然是有少年不问世事的无限快乐,但一想到眼前都已“皆有妻子”,而自己又从少年时的雄心壮志,保家卫国的豪情中,沦落到今日的被罢黜移居他乡,不禁感慨时光流逝,慨叹人世沧桑。这里的“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写得绝妙,既是对李生依旧淳朴天真、热情奔放性格的高度褒奖,也是对自己由于长期与世浮沉,被老练世故的人际关系湮没了过去那种可贵的“无度量之心”的反思,同时也给读者留出了几分遐想。
第二段用“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作为过渡,然后写作者自己这次离开徐州之后,准备畅游西汉梁孝王故城。此处虽描绘详尽,却纯属想象之笔,是在憧憬西居洛阳能够放纵于美丽的山水名胜之间悠然闲适的生活。或许只有这样美好的幻想和憧憬,才能将此刻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闷排解开来。
全文没有刻意修饰之词,率真自然,如话家常,将重逢后依依惜别之情掩在笔墨之间,铭刻于壁记之上。
上一篇: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其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韩愈《题楚昭王庙》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