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原文】
瑶草一何碧①,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蜺②。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③。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⑤?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⑥,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①瑶草:指瑶池仙草,有传说称其是瑶姬的化身,这里泛指香草。一何:指何其、多么的意思。
②虹蜺:也叫虹霓,就是指彩虹,有主虹和副虹之分,主虹指虹,为雄;副虹叫蚬,为雌。
③红露:指花瓣上的露水。
④金徽:即金饰的琴徽,也就是指琴上定音的标志,这里指琴。
⑤谪仙:这里指被贬谪下凡的仙人,特指李白。
⑥朱唇丹脸:比喻媚俗的姿态。
【译文】
香草是如此碧绿,武陵溪真正迎来了春天。溪水上有数不清的桃花瓣,花瓣的上面常有黄鹂停留。我很想穿过花丛寻找出去的道路,却误入了白云深处,彩虹之上展现浩然正气。只担心道路花丛深处,露水会浸湿我的衣服。
坐在玉石上,头靠着玉枕,手拿着金饰的琴徽。同样曾遭受过贬谪的诗仙李白在何方?如今找不到人陪我用白色的田螺杯饮酒。我为了找到灵芝仙草,不愿意呈现出媚俗的姿态,又为什么忍不住长吁一口气?倘若醉酒,不妨手舞足蹈地下山,伴随一轮明月回家。
【赏析】
这首词是黄庭坚在春天游玩时的佳作。词人联想丰富,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想象中“桃花源”的情景一点一滴地描写了出来。这也反映了词人既想出世,又想入世的矛盾人生观,表现其严重不满污浊不堪的现实,对那些媚俗的姿态十分不屑,不愿意和那些媚俗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因此,这首词很可能作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这首词第一句就运用比兴手法,赞美像碧玉一样惹人喜爱的香草,进而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就掉入词人精心钩织的艺术境界汇总去。词的第二句运用倒叙的手法,一层层去剖析幻想中的神仙世界的美好情景。
“春入武陵溪”这句词刚好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过,“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这两句词,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但又舍不得抽身而去的矛盾心情曲折地表现了出来。比喻和象征手法仿佛是词人随手拈来,有一种意味深长的韵味。
实际上,“红露湿人衣”这句词应该是借鉴了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的诗句,黄庭坚用“红露”替代“空翠”,成功地将王维的诗句化为己用,偏偏又十分恰当,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另外,通过“我为灵芝仙草”这句词,表明了黄庭坚前去探索的真实意图。其中的“仙草”对照的是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对应的是“溪上桃花”。因此,“长啸亦何为”,就是说词人劝诫自己,也劝诫众人,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导致自己终日闷闷不乐。
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的是一种不落俗套且高洁的品格人物形象,词人将春天美好的风景进一步升华为瑶池仙境,那些自然界平常的山水在词人的笔下都不见一丝烟火气。事实上,词人想象中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媚俗,且能够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这也表示词人想要逃避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的消极心态。
黄庭坚的这首词最为高超的地方是懂得巧妙化用前人的诗文意境、词法句律,颇有脱胎换骨的效果。如上片在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套用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以下数句,化用前人诗句的迹象十分明显。其他化用唐诗的地方也颇为贴切生动。桃花源的许多意象起到比兴象征的作用,增添了该词的浪漫色彩。
上一篇: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