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3-16 17:06:39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题解】

本篇选自《彊村丛书》本《白石道人歌曲》卷五。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词人、音乐家。寓居武康,终生未仕,转徙江湖间。工诗,词尤有名。有《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词牌名。姜夔自制曲。双调,平韵。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岁次丙申)冬至日。维扬,即扬州。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晚年居湖州。姜夔曾从他学诗,且是他的侄女婿。

 

淮左名都(1),竹西佳处(2),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3),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5),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6),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7)。二十四桥仍在(8),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淮左:宋设淮海路,后分为东西两路。淮海东路称淮左,首府扬州。(2)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3)春风十里:指扬州道上。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4)胡马窥江:宋高宗在位时,金兵曾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次南侵。此处当指第二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五年。(5)清角:声调凄凉的号角。(6)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7)纵豆蔻三句:意谓纵有杜牧的诗才,也难以表达我此时的悲怆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又《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8)二十四桥: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当从后说。

【导读】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这是写得最早的一首。

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时届岁暮,“春风十里”用杜牧诗,并非实指行春风中,而是使人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盛况。“过春风十里”同“尽荠麦青青”对举,正是词序中所说的“黍离之悲”。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后人常从其诗中了解唐时扬州的风貌。姜夔此词的下片即从杜牧身上落笔,把他的诗作为历史背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姜夔这年二十二岁,正可以风流才子的杜牧自况,但面对屡经兵火的扬州,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伤乱之感所淹没。这是以艳语写哀情。可以说这正是此词的一个特点。

 

【思考】

清雅空灵是姜夔词的一大特色,这不仅体现在用语上,更表现在造境上。你能否从本词中感受到这一点?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姜夔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