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之所由起,乃因自以为是
梁先生语录:
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
梁先生早年提出这样的见解:“人生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己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生活中,一个人就算足不出户,也要面对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比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等等。人生中,人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其他人交际着。如梁先生所言“人生本来始终脱不开与人互相交涉的。越往后,人生关系越复杂,越密切”。
客观地说,人就算是自己只身一人,不与任何人打交道,也可能和自己过不去,即自己与自己产生冲突。轻者表现为情绪上的低落与内心的苦闷,重者则可能选择自我了断,自杀就是自己与自己冲突过重导致的后果。人与自己尚且如此,何况是与他人呢?事实表明,人与人之间,常常是冲突重重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会有争吵、打架斗殴和钩心斗角等现象,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冲突,横亘着大大小小的矛盾。
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制造冲突,或者忍受冲突的。也就是说,生命与人生当有它珍贵之处,即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生活中,一个人能否避免冲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但是,人与人之间为何会产生冲突?这又是找到避免冲突的方法前要弄清楚的问题。究竟是与动物出于求生本能一样而产生冲突,还是另有其故?对此,梁先生认为,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
我们从何得知?
爱因斯坦曾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而罗曼·罗兰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可见,成功的人生,成功的自我,无不需要一个自信的自己。自信的人,才具备踏平坎途的勇气与力量,才会赢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否则,就是一块永远被埋没的金子,发不了光。但是,太过自信,就容易自负,容易走向骄傲与自以为是的不归路。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何?自以为是实乃败兵之兆,它容易让人得意忘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最后就因得意忘形而丧命。而最主要的是,自以为是的人,目中无人,谁都容不下,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古人云,骄兵必败。自以为是的人,不仅会招致失败,还容易与人产生冲突,表现为得罪人,鄙视人,排斥人。假如双方都如此,那就容易出现梁先生所说的那种情况——“如此,则我不容你,你又妨碍我,彼此牵掣牴牾,互相折毁,无非是各人对自己之知识见解自信得太过,对对方人之心理有过于刻薄的看法,而有根本否认对方人的意思。”如此一来,在人与人的关系这一大问题上,就难以处理好,表现为不能与人为善,不能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而这,对成就自我,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讲究人际关系的年代,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就容易被孤立,被排挤。
因此,人生在世,我们要摒弃自以为是的性格,做一个谦虚的人,与人友好相处,为自己的成功铺就和谐的人脉网。
那么,我们该如何祛除自以为是的性格呢?对此,梁先生给了我们宝贵的建议。他认为,态度不一致的双方,之所以会自以为是,会产生冲突,是因为看不起对方,即看轻异己者,这样一来,面对同一个问题,双方不仅不能商量,而且可能会造成相互诽谤诋毁的局面。这样一来,自然无法达成共识。尤其是在这个讲求合作的年代,这更是成就自我的路途中的滞障。
在梁先生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彼此都应在心术上有所承认,在人格上有所承认,只是彼此所见尚须商量。彼此能商量,然后才可取得对方之益,达于多分对的地步”。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看到自以为是的害处。其次,要做一个谦虚的宽容的人。之所以要谦虚,是因为个人的认识与观点未必就是完全正确的,诚如梁先生所言,“在自己的知识见解上要存疑,怕也不必都对”,这样才能规避错误,尽可能地少犯错,才能知错而改,“不贰过”。而之所以要宽容,是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上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尽善尽美的,也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能分出绝对的对错来的。因而,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们可以不采纳,但不能不听。在这一点上,梁先生指出,“与我主张不同的人,我们都要原谅他,并要承认对方之心理也是好的,不应作刻薄的推测”。
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剔除自以为是的性格,打造谦虚的、宽容的自己。果真能如此,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冲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不正是成就自我的明智之举吗?
上一篇:《做人要讲信用》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君子忌苟合,择友重趣味》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