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导读】
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南游金陵时所作,立意显然受到崔颢《黄鹤楼》诗的启发。末两句寓有对朝政的讥讽和诗人内心的忧愤。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登高怀古的诗作,在凤凰台的题咏中,被称为“绝唱”。
【原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②,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凤凰台:故址在今凤凰山上,相传在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因筑此台。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所建宫殿。孙权建太初宫,方三百丈。孙皓建昭明宫,方五百丈。③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当时的豪门世族。古丘:古墓。④“三山”句: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有三峰,故名。半落青天外:描写遥望三山,出没于云雾中,如天外飞来。⑤二水:因秦淮河由金陵城流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分为二支。一作“一水”,指长江。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⑥“总为”句:以“浮云”比奸邪小人,以“日”喻君王。⑦长安:唐代都城,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译诗】
凤凰台曾有凤凰在这里栖息停留,
凤凰飞走楼台空空只有江水奔流。
东吴宫殿的花草已埋入幽僻小路,
晋代的豪门世族也只剩座座坟丘。
三山仿佛有一半隐没在青天之外,
将江水从中分开的是那白鹭沙洲。
都是因为满天的浮云遮蔽了太阳,
使我看不见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古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在抒发怀古的幽思中,表现忧国伤时的激愤情感。
诗的首联引用传说写登凤凰台时的感受,诗人面对因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凤凰台和万古长流的江水,慨叹六朝的繁华一去不复返,而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颔联两句是对“凤去台空”的发挥,联想到吴宫花草和晋代衣冠如今只余下“幽径”和“古丘”,曾经繁华一时的吴、晋终因统治者的奢侈享乐而转瞬即逝了,这正如凤凰台再也见不到凤凰一样,令人有物是人非之感。颈联两句则是“江自流”的形象化写照。三山的峰峦在天边的云海中若隐若现,白鹭沙洲把长江分成了两股水流。诗人把对历史的凭吊转向亘古不变的山水,目的是为了同上联形成对照,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暗含讽喻之意。尾联触景伤怀,抒发对现实的感慨。“浮云蔽日”暗示皇帝被奸佞小人所包围,使得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把政治上的不得志与对小人的痛恨之情强烈地抒发了出来。
总的说来,诗的前两联是基础,给全诗定下抒怨愤之情的基调,为下联借古讽今写对现实时势的忧虑作了铺垫。后两联是自然的发展、扩大和引申。诗人边看边想,视线由近转远,思绪由古至今,表现了强烈的时空感。全诗既写景,又写情;既写人,又写物;既写抱负,又写感慨,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想紧紧交织在一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李白望庐山瀑布》注释、翻译、赏析
下一篇:《李白早发白帝城(下江陵)》注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