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鲁东门观刈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4:39:41

鲁东门观刈蒲①

【题解】

自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到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这期间国事益非,屠戮驱逐忠良,穷兵黩武,战事不断。李白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也因此亲历使他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李白在山东游历时写下此诗。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鲁东门外农家深秋割蒲的劳动场景,并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蒲草的可贵与作用。同时也批判了贵族奢华放纵,表达了诗人忧国安危和悲怜民生疾苦的情怀。

【原文】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②。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③。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④。

【注释】

①鲁东:指曲阜城东。刈(yì):割取。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其叶供编织,可作席、扇、篓等用具。

②“挥镰”二句: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珍珠。

③欣承清夜娱:夜间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凉适意。

④“罗衣”二句:罗衣,指轻而薄的丝绸衣服。素尘:聚积的灰尘。芜(wú):杂乱。

【译文】

鲁国的秋天来得较早,第一场秋霜来临的时候就开始割长在小沙洲岸边的香蒲了。

农夫们割蒲挥动起来的镰刀就好像是转动的弯月,蒲草拂过水面溅起的水珠像极了串串闪亮的珍珠。

这些蒲草看似普通却异常珍贵,何必非要看重那些帝王豪贵专用的龙须草呢?

这珍贵的蒲草能编织成草席铺上玉床,它会欣然接纳你在夜晚睡在蒲席之上,令你感到无比清凉舒适,心情自然也就舒畅欢愉。

轻而薄的丝绸衣服能够反复拂扫,其实这蒲席更不用担心会聚积杂乱邋遢的灰尘。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白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