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4:46:3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题解】

这首诗疑李白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李白由梁园(开封)南行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族叔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于752年任监察御史)巡行到此地,但很快就要离开。这首诗就是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饯行时而作。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于行云流水之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跌宕,韵味深长,章法腾挪闪越,音调激越高昂,一展李白诗歌素有的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独特风格。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文章建安骨③,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⑦。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族叔李云。

②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④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⑤“俱怀”二句:逸兴(xìng),即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览:一作“揽”,摘取。

⑥销:一本作“消”。

⑦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谓不做官。此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语出《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

【译文】

弃我而远去的昨天,已经没有办法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却又令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将秋天的鸿雁又送到南方,面对这样的景致,正适合端起酒杯在高楼之上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汉代的建安风骨,而我的诗风,间或有如南朝谢朓一样的清新俊逸。我们都是满怀飘逸豪放志趣和雄心壮志之人,飞跃的神思只想登上九天去摘取明月一轮。

然而就像抽出刀剑去阻断水流而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一样,此时的我,举杯痛饮,本以为能够消除忧愁,谁料想,反而是忧愁之上更加愁忧。

唉!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像当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那样,披散了头发,驾乘一叶小舟隐退江湖算了。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白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