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
【题解】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是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在写此诗的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当时朝中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诗中主要描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时代,军中将士奋勇杀敌的情形,也有对闺中思夫的抒写,于温婉细腻又疏宕豪放中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
【原文】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②,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③。
【注释】
①折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②金鼓:金,即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③斩楼兰:《汉书》载,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引诱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五月的时候,祁连山上仍是满山积雪,没有花草,只有凛冽的寒气。只有在《折杨柳》的笛声中才能想象得到春光无限,而现实中从未见过春天的模样。
将士们一大早就在战鼓声中殊死激战,到了夜里只能抱着马鞍睡觉。只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斩杀敌人。
【原文】
其二
天兵下北荒①,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②。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③。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注释】
①天兵:指汉朝军队。
②衔恩:领受皇恩。
③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译文】
天朝的大军去往北方的边境,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向南入侵。将士们横戈走马身经百战,只是为了报效皇上恩赐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荒凉的大沙漠中握雪成团当饭吃,晚上拂去沙土露宿在田野之上。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攻破敌国平定边疆,那样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居乐业了。
【原文】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②。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
①天骄:指匈奴。
②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③“功成”二句: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译文】
骏马像狂风般驰骋在疆场,将士们在清脆的马鞭甩动声中飞奔出了渭桥。他们身背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将士。
敌人的进攻被瓦解的时候,天上的星光都已经暗淡,敌军的营寨里空荡荡的,战争的气氛也随之消退了。战争胜利后,画在麒麟阁的功臣像,却只有霍去病一人。
【原文】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①。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②。
无时独不见③,流泪空自知。
【注释】
①云砂:细碎的石粒,此指边塞风光。
②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③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译文】
白色的战马在金黄的边塞上奔驰,白云和飞扬的尘沙都环绕在我的梦中。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最不堪忍受的,就是思念远在边疆戍守的郎君你。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月光照射在我的闺房中迟迟不忍离去。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沙棠树枝叶飒飒作响更是使人心生落寞。
没人的时候低声吟唱《独不见》,白白流下多少相思的泪水,只有自己知道。
【原文】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①。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②。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③。
【注释】
①“将军”二句:虎竹,即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②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③殊:远。嗟:感叹。
【译文】
匈奴兵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天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抗敌。将军带着兵符出征,兵士们在边塞安营扎寨坚守御敌。
边塞的月光伴随着弓影,胡地的霜雪凝结在刀剑的花纹上。大军远远地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们现在还无须长吁短叹。
【原文】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①。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②。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③。
【注释】
①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②合:满。陇底:山坡下。
③负:凭借。净:一作“静”。妖氛:指敌人。
【译文】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上空的白云。汉武帝勃然大怒握剑而起,马上召见大将李广,命他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军士的杀气直冲云霄,战鼓声声震天动地,就连在山坡下都能清晰地听到。能在战场上横扫千军凭借的是勇敢的气魄,将士们奋勇当先,一举消灭了入侵的敌人。
上一篇:李白《塞上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李白《妾薄命》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