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感讽五首·其三》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5-06 20:33:23

李贺《感讽(其三)》

南山何其悲①,鬼雨洒空草②。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③。月午树立影④,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⑤,幽塘萤扰扰⑥。

注释

①南山: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城南。

②鬼雨:凄惨的冷雨。

③袅袅:树木在风中摇摆之貌。栎:树名,又名橡树或柞树,木材坚实但木理斜曲,古代多作炭薪。因其枝叶青翠,故称“青栎”。

④月午:月到中天。立:一作“无”。

⑤漆炬:鬼灯、鬼火。新人:新死的人,新鬼。

⑥萤:萤火虫,这里借指磷火。

赏析

这组诗共五首,主题并不一致,这首是描写人的死亡与鬼蜮的世界。“南山”因为陶渊明而成为古典诗歌中的著名意象(当然更早的在《诗经》中就多次写到南山,但意义并不固定),不过此南山非彼南山,不是陶渊明悠然所见之南山,这里的南山是墓地,它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繁华的长安城旁边。长安旁边有终南山,但这里并不特指终南山,只是长安旁边的一座坟山而已。南山墓地空寂无人,秋雨打在草木上,滴答有声,寒气逼人。繁华的长安,到了夜半时分也变得寂静无声,秋风透窗而入,让人难以成眠。黯淡的黄昏,沙沙作响的青栎林荫道。午夜的坟茔,在月光下亮如白昼,月上中天,所以看不见树影。打起火把迎接新人(新死亡的人),磷火和流萤星星点点。

荣格曾经把艺术创作题材分为“心理型”与“幻觉型”,心理型是人的意识生活的反映,幻觉型是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他认为,读幻觉型作品不会使人想起日常生活,而是记起我们所做的梦、黑夜间的恐惧以及那些时常使我们忧心如焚的疑虑。无疑,李贺的诗歌是属于幻觉型的作品。他的诗歌主要表现的是神仙、鬼怪和梦幻三大超自然的境界,而对于这些境界的描写寄托着他的理想、反映着他的焦虑,以及他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

古人是相信谶语的,所以有人认为因为李贺经常写鬼、写冥界,这就仿佛是他的诗谶,这才导致了他的多病和早死。谶语之说自不可信,古人的看法其实恰恰颠倒了因果,正是由于李贺多病,因为他忧惧死亡,他才会常常想到生与死的问题。“月午树立影,一山唯白晓。”月色本是美好的,我们也熟知很多描写美好月色的诗篇,但在李贺笔下,这种如冰的月光、如雪的山色,却只让人感到阴冷神秘。这是鬼蜮的世界,然而它离我们多么的近。现代诗人辛笛的《风景》诗说:“比邻而居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生与死的距离是这样近,人世中一个生命的消亡,阴冥世界便举起火把将新人迎接,生命的存在与消亡之间这种隐然的对接,正是李贺所感受到的阴冷而残酷的现实。想到死,用诗歌来表现死,不是说明李贺对死亡有兴趣,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他对生的留恋、热爱和渴求。他写鬼蜮世界,是表达他对死亡的设想、猜测、恐惧、厌恶,同时也是借以表达他在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中的切身感受。

李贺是唐代宗室的后代,但是家境早已没落,只能通过科举来寻求发展。偏偏又因为父亲名晋肃,须避讳而不能考进士,因为“晋”和“进”同音。李贺最终只作了从九品的奉礼郎,郁郁不得志,再加上身体多病,终于在二十七岁的大好年华就死了。身体的病弱和不得志的境遇,对于任何人来说自然都是不幸之事,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因素,造就了“鬼才”李贺。这个称号,既是称赞李贺才华横溢,也正与李贺喜欢写鬼蜮幽冥世界有关。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贺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