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元宵
【题解】
本篇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仄韵。南宋后,也见用平韵。此词为李清照晚年之作。
落日熔金(1),暮云合璧(2),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3),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4)?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5),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6)。铺翠冠儿,撚金雪柳(7),簇带争济楚(8)。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1)熔金:形容落日灿烂的霞光。(2)暮云合璧:谓暮云与霞光交融、辉映。(3)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幽怨的曲调。(4)次第:转眼;接着。(5)中州:古豫州之地,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6)三五: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宋朝元宵是盛大节日。(7)铺翠二句:谓妇女以各种鲜丽的衣帽首饰打扮自己。铺翠冠儿,指镶翡翠的帽子。撚(niǎn)金雪柳,古代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用金线或金纸扎成。(8)簇带:插戴;妆扮。济楚:整齐;美观。
【导读】
这首词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虽写元宵,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下片“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给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思考】
李清照这两首词的词风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不是创作风格的矛盾性?请再选几位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的作品加以研究,与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上一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理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