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3:50:49

安定城楼[1]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2],绿杨枝外尽汀洲[3]。

贾生年少虚垂涕[4],王粲春来更远游[5]。

永忆江湖归白发[6],欲回天地入扁舟[7]。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8]。

【注释】

[1]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2]迢递:高远义。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3]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指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之景。

[4]贾生:西汉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涕”:一作“泪”。

[5]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在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6]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7]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可以这样去做。

[8]“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鹓”,一作“鸳”,字通。

【译文】

高大的城墙上百尺高楼绵延不绝,绿色杨柳枝的尽头处是水边沙地。年少的贾谊忧心国事只能徒然痛哭流涕,春日登楼的王粲又要再度远游。总想在年老的时候归隐江湖,又想要回到这方天地之后再如范蠡一样垂钓扁舟。不知道腐臭的老鼠也成了美味,对鹓雏抢食的猜忌竟然还没有停止。

【赏析】

本篇是李商隐感伤个人生平的抒情代表作。诗人登上安定城楼,极目骋怀,联想到昔日贾谊、王粲的典故,抒发自身仕途受阻的苦闷,然而诗人并未陷入苦闷不可自拔,反而鄙视奸吝,坚定出世抱负。风骨健峭,胸怀阔大,让人一振。

首联呼应诗题。登楼望远,入目即开阔阔大之景。诗人的视线自然延伸至绿杨柳外的水中沙地。此句“尽”字用得极好,不仅写出了登高之后视野之开阔,而且描摹出汀洲的一望无际。起笔高远,气象万千,即景生情,此后三联所抒之情皆由此生发开来。

颔联以两典故切己事。诗人登上高楼之后,仿若穿过历史的烟云,自己与古人的身世零落之感仿佛重合。贾谊与王粲都是年少英才,却屡受排挤,终不得志,诗人以二人自比,既精准得当而又了无雕琢痕迹,得杜诗之藩篱。面对同样的困境,贾谊“虚垂涕”,王粲“更远游”,情绪由开阔转入低落。

颈联写诗人的理想抱负,不同于贾谊之垂泪,王粲之远游,即使面临困境,诗人亦决心做出回天转地的事业,满怀济世之心。“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抒发诗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出世归隐江湖当在白发之后,潇洒入扁舟亦当天回地转之际,气势是何等狂放豪迈,仅一“永”字可见诗人永不妥协的决心。而“江湖”“扁舟”又与首联“汀洲”暗接,构思精巧,无愧于千古名句,为人称道。纪昀评:“五六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世但喜其浮艳雕镌之作,而义山之真面隐矣。”

尾联借庄子寓言表达自身高洁的理想,告诫小人切勿以己度人,妄自猜疑。第七句对食腐鼠者予以辛辣的讽刺,第八句表明自己淡泊高远的志向,与颈联相呼应。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但较之颈联,失之直露。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商隐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