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09:26:09

西施①(自从回步百花桥)

【原词】

自从回步百花桥②。便独处清宵③。凤衾鸳枕④,何事等闲抛⑤。纵有馀香⑥,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⑦。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⑧。更凭锦字⑨,字字说情憀⑩。要识愁肠⑪,但看丁香树⑫,渐结尽春梢⑬。

【注释】

①《西施》:词牌名,因咏西施而得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仙吕调”。双调七十一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

②回步:返回。百花桥:元彻、柳实与仙女相会之处。《续仙传》载:唐元和初,元彻、柳实赴浙右省亲,遭遇海风飘至孤岛,幸得南溟夫人相助,以百花桥送二人出岛。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③清宵:清静的夜晚。

④凤衾(qīn):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

⑤何事:为何,何故。等闲:随便。

⑥馀香:残存的香气。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⑦向:怎奈。潜消:不知不觉地消逝。

⑧霜绡(xiāo):白绫。亦指画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唐玄宗《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⑨锦字:即“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⑩情憀(liáo):悲思之情。

⑪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⑫丁香树: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古代诗词常用以喻愁思固结不解。

⑬春梢:春末,暮春。

【译文】

自从与丈夫分离之后,便一直都是自己一人来度过这漫漫长夜。过去的幸福记忆,怎么可以如此轻易地忘记呢?纵使丈夫的体香依然残留在衣服之上,就像是曾经留下的恩爱一般。奈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

担心你不相信离别之后,过去美丽的容颜会改变,于是将我憔悴的样子画下来寄给你。更希望可以借着给你寄去的书信,让你看到字里行间的悲思之情。想要知道我的愁苦有多少,不妨看一看丁香树,渐渐结满了丁香结。

【赏析】

本词为闺怨词,词人以一位女子的角度描写了这位女子的哀怨、相思以及责备等复杂的情感,也表现了这位女子的痴恋与无可奈何。

词的上片,开篇便引用了“元彻、柳实与仙女相会”的典故,借元彻、柳实来代指离自己而去的男子,角度清奇。同时也写出了主人公由于与心上人分离,所以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二句写出了女子独守空房,然后又用反问句,展现出女子对男子轻易抛下自己的埋怨。“纵有”三句作先退一步想而后又进一层,写女子对待双方感情的态度,在她看来,即便自己与情郎再恩爱,如果轻易地离自己而去,那么这份感情也如同残存的香气一般,即便最开始能够附着于衣物之上,时间长了,照样会慢慢消逝。虽然看上去是在抒发女子的相思,但是话语中又隐约可以听出女子的埋怨,让感情跃然纸上,更显真挚。

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二句为执着语,也是痴情语,与武则天《如意娘》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女子由于思念对方而日渐憔悴,但又担心对方不信自己的话语,所以决定“将憔悴、写霜绡”。女子这样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男子薄情寡信的谴责呢?“更凭锦字”二句呼应下片开头一句,写女主人公写书信给对方,希望能够让对方知晓自己的相思之情。最后三句“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化用李商隐《代赠二首》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句,你要知晓我的愁肠,只要看看丁香树梢那密密麻麻的花结。结句颇具韵味,形象生动,让人回味。

本词角度新颖,用词精巧,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拿捏得十分到位,生动形象,凸显了柳词善于铺叙的特点,堪称一绝。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柳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