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09:45:22

迷神引①(红板桥头秋光暮)

【原词】

红板桥头秋光暮②。淡月映烟方煦③。寒溪蘸碧,绕垂杨路④。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⑤。急波隋堤远⑥,片帆举。倏忽年华改⑦,向期阻⑧。

时觉春残⑨,渐渐飘花絮⑩。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⑪、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⑫。遥夜香衾暖,算谁与⑬。和他深深约,记得否。

【注释】

①《迷神引》: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中吕调”。此词上片回忆在汴京分别的场景,下片写如今。柳永秋季离开汴京只有两次:一次是少年远游的时候,一次是庆历四年自苏州赴成都经过汴京的时候。庆历四年那次为西行,而词中谓“急波隋堤远”显然为先由汴水而东再由运河而南行之证,因此推测本词为柳永年少时远游江浙第二年春季所作。

②红板桥头秋光暮:红板桥头秋季的傍晚。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两种说法,泛指是说红色栏杆的桥,专指则说的是汴京顺天门外之板桥,从词中推断,应当为专指。汴河穿汴京而过,城区有汴河桥共八座,板桥即为其一,位于新城西南门顺天门外。

③淡月映烟方煦:月色掩映在淡淡的雾气之中。烟,雨后初晴时升起的淡淡的雾气。

④寒溪蘸(zhàn)碧,绕垂杨路:堤边垂柳映照在水总,显现出一片绿色。寒,指秋寒。垂杨即垂柳,古人经常将杨柳混用。

⑤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回忆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分飞,古人常用鸟之分飞来比喻夫妻离散。

⑥隋堤: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植柳,故称隋堤。这里是为回忆从汴京出发时设想之词,所以说“隋堤远”。

⑦倏(shū)忽:忽然,时间飞快。

⑧向期阻:怎奈归期被阻。向,怎奈,怎向。

⑨春残:春天即将结束。

⑩花絮:这里指柳絮。

⑪小屏:小屏风,床上的陈设物,可以映出人影。

⑫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以归云托归心,是说自己归心似箭,但是佳人却在何方呢?仙乡,这里是指佳人的住所。

⑬算谁与:算来谁能与共呢?与,共。《诗词曲语辞汇释》:“与,犹如也,比也,共也。”

【译文】

暮秋时节,淡淡的月色映着和熙的秋光,我站在红板桥头眺望。看到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不禁回忆起了当初离别时的场景:我拉起她的手,泪如雨下。刹那间,片帆高举,急流带着扁舟越行越远。转眼间岁月更替,怎奈归期被阻隔。

如今春天又要过去了,柳絮飘飞。如此美景却只能辜负。在想象中,她的房门虚掩,小屏空设。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温暖,却跟谁一起同眠呢?也不知她是否还记得我跟她的深情厚爱和海誓山盟。

【赏析】

本词上片回忆了词人与妻子当初分别的情况:“红板桥”四句对当初分别的时间、地点、景物进行了回忆。着重渲染了秋季惨淡、清冷的自然景色,以及分别时的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的情景。首句“红板桥头”乃离别之地,“秋光暮”是分别之时。以下三句是分别之景:雾气笼罩之下月色惨淡,河堤旁垂柳成行,柳枝悬垂,沾浸着寒冷的碧水。之后写了分别的情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他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地往下流。这是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但无论怎样伤别,“分飞”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以下二句再写了登上水路的场景。“急波隋堤远,片帆举。”波之“急”,帆之“举”,意味着舟行之速,促使人快速远去,离人的身影快速消失在了眼前,离愁自在其中。堤之“远”,让人感受到了离恨的绵长,同时这里也使用了“隋堤”的意象,遍植垂柳的“隋堤”作为一种送别“符号”,让这份离别之情更深一层。至此,秋日离别已写尽。最后以岁月的飞逝与旧日期约的受阻来结束,成为秋日分别与下片春日相思的过渡。

下片着重写了别后妻子独处的场景。过片换头“时觉春残”一句,写出了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由后句可知,如今已经到了约定的归期,但是诗人的不归而“长辜负”了春日的“好夕良天”。因为没有心思欣赏春色,所以词中也并未有春天景色的描绘,只有“渐渐飘花絮”这一典型的残春景象,表现着春光的最后一抹印迹,又包含着青春流逝的悲哀,同时也暗示了对这一段爱情能否长久的担忧。春天即将过去,却懒得去欣赏美景,之后又将情景转为妻子的闺房之中:“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闲掩”二字,明写洞房之门,实写门内之人的寂寞;“空”字明写小屏风的闲置,实写屏旁人的冷清、寂寞空虚,所以她对洞房中的一切都“无心觑”。“指归云”又回到了自身,发出“仙乡”无觅处的感叹。“摇夜”二句又设想了妻子深闺孤影,极尽反复之致。结句反问,更透相思之情。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柳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