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文、注释、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3-10 09:22:39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①诗作于长庆四年秋赴和州途中。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市东,是长江中流要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鄂州武昌县:“西塞山在县东八十五里,辣峭临江。”②王溶:《晋书·王浚传》:“溶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拜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溶修舟舰。溶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门出﹐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太康元年正月,溶发自成都攻吴。”益州:晋时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市。③“金陵王气”句:金陵﹐今南京市,三国时吴都城。《太平御览》卷一七○引《金陵图》谓:“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袜陵。”④“千寻铁锁”句:指晋水军突破吴国长江防线,直逼金陵。《晋书·王溶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溶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着筏去。又作火炬……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⑤“一片降幡”句:指吴国投降事。石头:城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润州:“石头城在(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城。”"《晋书·王溶传》:“溶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溶入于石头。(孙)皓乃备亡国之礼,索车白马,肉袒面缚,衔壁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造于垒门。济躬解其缚,受焚榇,送于京师。”⑥四海为家:指全国统一。《史记·高祖本纪》:“天子以四海为家。”⑦故垒:指古时流传下来的旧垒。《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贺若弼垒在(上元)县二十里……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

 

赏析:

此诗为刘禹锡怀古名作,古来评析者纷纷,虽不无批评之言,如翁方纲云:“刘宾客《西塞山怀古》之作,极为白公所赏,至于为之罢唱。起四句淘为佳作,后四则不振矣。此中唐以后所以气力衰飒也。”(《石洲诗话》卷二)然大都称赏有加,缕析其句之佳,如金圣叹分析各句云:“首句只加‘楼船’二字,便觉声势之甚。所以写王然必要声势之盛者,正欲反衬金陵惨阻之甚也。从来甲子兴亡,必有如此相形,正是眼看不得。”又称金陵句:“‘收’字妙,更不必多费笔墨,而当时面缚出降,更无半策,气色如画。”称三,四两句:"此即详写‘黯然收’三字也。看他又加‘千寻’字,‘一片’字,写昨日锁江,锁得尽情,此日降晋,又降得尽情,以为一笑也。”评“人世”联云:“看他如此转笔,于律诗中真为象王回身,非驴所拟。而又随手插得‘几回’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亦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又谓末联:“结用无数衰飒字,如‘故垒’,如‘萧萧’,如‘芦荻’,如‘秋’,写当今四海为家,此又一奇也。”(均见《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卷五下)

方世举亦云:“刘梦得《西塞山怀古》,白香山所能让,其妙安在?宜田曰:‘前半专叙孙吴,五句以七字总括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局阵开拓,乃不紧迫。六句始落到西塞山,‘依旧’二字有高峰堕石之迅捷。七句落到怀古,‘今逢’二字有居安思危之遥深。八句‘芦荻’是实时景,仍用‘故垒’,终不脱题。此抟结一片之法也。至于前半一气呵成,具有山川形势,制胜谋略,因前验后,兴废皆然,下只以‘几回’二字轻轻兜满,何其神妙!’”(《兰丛诗话》)

何焯亦称颂此诗“气势笔力,匹敌崔颍《黄鹤楼》诗,真千载绝作。”他分析各句云,“‘江底"石头’,天然自工”,“‘下益州’,兵自西来也。落句收住‘塞’字。‘四海为家’,则无东西之可间,又与‘西’字反对,诗律之密如此。前半嗓括史事,形胜在目。健笔雄才,诚难匹敌。若专赋金陵往事,不惟意味浅短,且不应只说孙氏也”(卞孝聋《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

汪师韩亦谓:“金陵之盛,至吴而始盛。假使感古者取三国、六代事衍为长律,便使一句一事,包举无遗,岂成体制?梦得之专咏晋事也,尊题也。下接云‘人世几回伤往事',若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在其笔底者。山形枕水之情景,不涉其境,不悉其妙。至于芦荻萧萧,履清时而依故垒,含蕴正靡穷矣。所谓‘骊珠'之得,或在于斯者欤?”(《诗学纂闻》总之,前人对此诗评价甚高,正如薛雪云:“刘宾客《西塞山怀古》,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淘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一瓢诗话》)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刘禹锡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