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赏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②。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①诗作于大历十年(775)闲居义兴时。芙蓉山,山以芙蓉为名的很多,此诗所咏当指义兴(今江苏宜兴县)的芙蓉山。
②白屋: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一说指没有漆饰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
赏析
刘长卿是一个喜欢吟咏寒水、秋风、雪夜、荒村、夕阳这类意象的诗人,所以有人称他是“秋风夕阳的诗人”。秋风的冷色调、夕阳返照的黄昏、暮色中的苍山,构成了他的诗歌的底色,形成凄清、萧索的色调。如这首诗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冬天的寒山暮色,正体现着他一贯的风调。“苍山”是苍翠的山,南方的山林是四季常青的,但作者不用“翠山”而用“苍山”,就类似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苍山”的“苍”是形容树林的青色,但作者用“日暮苍山”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使我们体会不到翠林的清润而只有惨淡萧瑟的感觉,下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白屋是未经装饰的朴素房屋,或者可以理解为是覆盖着灰白色茅草的简陋房屋。所以前两句整个意境氛围都是萧疏惨淡的。这是作者眼中所见,更是他心中所见,景物其实是他主观心绪的投射。这也正是刘长卿诗歌的普遍特点。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对于这两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认为,夜归的是芙蓉山主人。作者已经在屋中歇下,通过听觉来写柴门犬吠,“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在风雪中“夜归”的正是诗人自己。我认同这种意见。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这并不是诗人的家,他为什么会说“归”呢?这是因为,在风雪夜的饥寒孤独中,白屋虽然简陋,却是挡雪避寒的温暖的所在,带来暂时的家的气息。这正像人生的风雨路上,归去,便获得了温暖的慰藉。自从陶渊明写下《归去来辞》、《归园田居》,“归”,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便成为一个具有丰厚意蕴的语词,它不再是简单的“回去”、“回家”的意思。这正是“风雪夜归人”这一句诗意蕴藉、令人回味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刘长卿《过贾谊宅》赏析
下一篇: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