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佖谏书手批[1](古人读书)
【原文】
古人读书,不止为词赋口舌也。委质[2]事人,忠言无隐,斯可谓不辱士君子之风矣。朕纂承[3]之始,德政未敷[4],哀毁之中,智虑荒乱。深虞[5]布政设教,有不足仰嗣先皇,下副[6]民望。卿居下位,而首进谠谋[7],十事焕美[8],可举而行。朕必善初而思终,卿无今直而后佞[9],其中事件,亦有已于赦书处分者[10]。二十八日[11]。
【题解】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三月,迫于北方宋王朝的威胁,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立吴王从嘉(李煜)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六月李璟病故。七月,李璟丧还金陵,李煜即位。二十八日,将仕郎守江宁府句容县尉张佖即上书陈十策,言辞激切:“臣以国家今日之急务,略陈其纲要,伏唯留听幸甚:一曰举简大以行君道,二曰略繁小以责臣职,三曰明赏罚以彰劝善惩恶,四曰慎名器以杜作威擅权,五曰询言行以择忠良,六曰均赋役以安黎庶,七曰纳谏诤以容正直,八曰究毁誉以远谗佞,九曰节用以行克俭,十曰克己以固旧好。亦在审先代之治乱,考前载之褒贬;纤芥之恶必去,毫厘之善必为;密取舍之机,济宽猛之政;进经学之士,退掊克之吏;察迩言以广视听,好下士以通蔽塞;斥无用之物,罢不急之务。此而不治,臣不信矣。”(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三)
李煜读后,非常感动,当天即亲笔批示,并对张佖加以提拔,宋陈彭年《江南别录》说:“句容尉张佖上书,言为理之要,词甚激切。后主手诏慰谕,征为监察御史。”
【注释】
[1]张佖(bì):常州人,祖籍淮南,生于932-937年间,南唐中主李璟宝大十一年(953)因徐铉推荐而及第,释褐为句容尉,建隆二年(961)上书后主陈治国十策,旋擢监察御史,后随后主归宋,屡有升迁,官终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淳化五年(994)尚在任,此后事迹失载。此张佖和《花间集》词人张泌并非同一人,详参李定广《千年张佖疑案断是非》。谏书: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2]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一说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
[3]纂(zuǎn)承:继承。
[4]德政未敷:德政尚未施行。德政,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敷,施予,施行。
[5]虞:忧虑,忧患。
[6]副:相称,符合。
[7]谠(dǎng)谋:正直的谋议。
[8]焕美:精彩。焕,光亮,鲜明。语本《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9]佞(nìng):柔弱,柔媚,引申为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10]赦书:颁布赦令的文告。处分:处理,处置。
[11]二十八日:即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七月二十八日。是月,李璟丧还金陵。太子李从嘉嗣,更名煜,是为后主。二十八日将仕郎守江宁府句容县尉张佖即上书陈十策,据此日期落款可知,李煜当天即亲自批复了这篇奏章。
【译文】
古人读书,不只是为了吟诗作赋谈吐高雅。效忠君主、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不辱没士君子的风范。我即位之初,德政未行,哀伤之中,思虑混乱。深忧安排政事实施教化,上不足继承先皇,下未能满足民望。您身居下位,却首进嘉谋,所提十项建议,都非常精彩,可以推行实施。我一定善始善终,也希望您亦不要虎头蛇尾。谏书中提到的一些事项,有的赦书中已经发布实行了。
【赏析】
李煜这段手批,大致可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有感于张佖的敢于进言,指出士君子读书的使命,在提高个人创作能力和语言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忠君爱民,从而含蓄地对张佖行为作了肯定。第二层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父亲刚去时,自己刚刚即位,处于悲伤之中,一切有待于努力。既是解释国内目前的不正常状态,也是感谢张佖对自己的支持。最后一层,直接对张佖上书的内容和行为予以肯定,并与张佖相互勉励,君臣要善始善终。最后,李煜似乎还不忘还捎上一个小小的自我表扬:“谏书中的一些事项,我已经在赦书中推广实行了。”
细观张佖所陈十策,的确切中肯綮,不啻为振兴南唐的良药;再观李煜当日所作的手批文字,也的确情真意切、从谏如流。然而看李煜的最终表现,这十策似乎并未实施到底,也未发挥挽救南唐国运的作用。十四年后,南唐最终还是灭亡了。
上一篇:《遗吴越王书[1](今日无我)》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书述(壮岁书亦壮)》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