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
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楼船夜雪瓜洲渡③,
铁马秋风大散关④。
塞上长城空自许⑤,
镜中衰鬓已先斑⑥。
《出师》一表真名世⑦,千载谁堪伯仲间⑧。
注释
①“早岁”,早年,年轻的时候。“那”,同“哪”。
②“气如山”,怒气上涌如山。
③“楼船”,高十余丈的大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当时为军事重镇。“渡”,渡口。孝宗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据陆游《焦山题名》记载,闰十一月二十九日,陆游等人踏雪登焦山,时金兵已渡淮河,楚州失陷,江防紧张,瓜洲渡正与镇江隔江相望。他们望着烟雾苍茫中的战船风帆,慨然尽醉。
④“铁马”句,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为王炎幕僚,在大散关前线。
⑤“长城”,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自许”, 自比。
⑥“镜中”,向,意为青春已逝。
⑦“名世”,著名于世。
⑧“堪”,能。“伯仲”,原指兄弟间长幼次序,伯为长,仲为次,引申为衡量人物的等差之词。
赏析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 当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 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愤”字是全诗的基调。首联自我勾勒出愤怒者的形象,点明愤怒的原因是由于中原河山未能收复。
颔联从气涌如山的回顾中,重点描绘了当年在东南和西北前线所接触的情况,把外景与诗人内心活动融合为一,写得有声有色、气慨万千,具有感人的力量。诗人运造化之笔,行炉熔之功,把两次火热的生活,用一联14个字概括了出来。
颈联写诗人空有抱负,而时光易逝,很快衰老,这又是愤之所在。诗人因主张抗金,被贬多年,“长城”也只能空自期许而已。更何况壮志未酬,人已先老,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啊!
尾联归结到赞叹诸葛亮的《出师表》上,借以言志,但写得含蓄婉转,隐含着愤怒之情。在这里诗人自负亦兼自勉,范大士在《历代诗发》卷二十七中评论说:“结句自负,妙有浑含。”单纯地说诗人“自负”,是流于片面的;“妙有含浑”,则是正确的评价。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间两联属对工整,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人们广为传诵。这样的诗句体现出诗人的亲身经历,饱含着他对政治生活的感受,是那些无真情实感的作品所无法比肩的。
上一篇: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心思想与简要赏析
下一篇:陆游《书愤二首(其一)》中心思想与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