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原文、注释与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6-28 12:03:48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题解】此诗为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作者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作者六十有二,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注释】1.书愤:抒发义愤。书:写。2.早岁:早年,年轻时。3.楼船:大型战船。4.瓜洲渡:今在镇江对岸,当时是边防重镇。5.大散关:在宝鸡西南,为宋金交界处。6.塞上长城:指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用作自比。7.空自许:自许落空。8.衰鬓:苍老的鬓发。9.堪:能够。10.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

【串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的艰难。常常北望中原大地,热血沸腾,怨气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国家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收复都成空谈。不由得缅怀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啊!

【赏读提示】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作者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颔联“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这两句所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态势形成鲜明对比。“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颈联“塞上长城”句,作者用典明志。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然而,如今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其相提并论呢?很明显作者用典意在贬斥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作者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作者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泻于这无奈了。

整首诗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诵读此诗要从“想昨日”——“看眼下”——“寄明日”三段体来设定和切分结构。“想昨日”应注重“气如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几个词的色彩和语感硬度,突出于“壮”;“看眼下”应注意“空自许”“衰鬓先斑”的无奈,突出年高老迈,有心报国却无力实现;“寄明日”应注意对诸葛孔明先生的赞颂是一种“神往”,其身不到其心向往之。要抓住诗中抒发胸中哀郁激愤之情的主旨,以沉郁低缓的基调处理。其实深究起来此诗从颈尾两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整体连接来看,作者在行文用句中多多少少还是蕴含、暗涌着些许无法或不便说清的哀愁郁闷在内里。把这一层感觉表达出来,作者的形象、诗的形象就趋于丰满了,诵读者的功力也就不言自明了。

【推荐名句】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陆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