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44:21

记旧本韩文后①

【原文】

予少家汉东②,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③,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④。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⑤,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⑥,若可爱⑦。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⑧,号为“时文”⑨,能者取科第⑩、擅名声⑪,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⑫,以礼部诗赋为事⑬。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⑭。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⑮:“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⑯!”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⑰,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⑱。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⑲,以偿其素志⑳。

【注释】

①旧本韩文:《昌黎先生文集》,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韩愈的文集,为其弟子李汉编辑。

②汉东:宋代随州有汉东郡,位于汉水以东。

③见有弊(bì):一作“见其弊”。弊:同“敝”,破烂,坏。

④因:于是。乞:讨,求人给予。

⑤犹少:年纪还小。

⑥浩然无涯:广大无边。文中指文气汪洋恣肆,不受拘束的样子。

⑦若可爱:好像十分令人喜爱。

⑧杨、刘之作:指杨亿、刘筠的作品。他二人均为宋初西昆派的主要作家。

⑨时文:当时科举考试的程式化文章。

⑩能者:能写“时文”的人。

⑪擅:占有,独占。名声:名气声望。

⑫方举进士:正准备应进士考试。

⑬以礼部诗赋为事:把礼部规定的诗赋体制、程式作为学习的最重要内容。当时进士考试由礼部主持,骈体文、试帖诗为考试的主要科目。

⑭为有司所黜(chù):被主考官所废弃。黜:罢免;废除。

⑮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⑯学者:学写文章的人。

⑰未暇学:因忙于准备应试用的骈文和试帖诗而没有工夫学习韩文。

⑱方从:正从事,正追求。干禄:求得官职以领取俸禄。

⑲当尽力于斯文:应该用尽全力来学习韩愈的文章。

⑳偿其素志:实现自己平生的愿望。

【译文】

我年少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地区偏僻落后,没有做学问的人,当时我家又贫穷又没有藏书。州城南部有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他的儿子尧辅相当好学。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经常闲游到他家去玩。那时候,我看见他家有个破竹筐贮存着旧书,就放在墙壁间,我打开并且向里边看,发现里边有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可惜的是这书页缺损,文字遗漏,前后颠倒,没有次序,因而请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去看。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并且雄奇广博,但是当时我还年轻,不能深刻理解它的全部含义,只是觉得它浩瀚无边,好像特别喜爱的样子。

当时,天下求学古文的人都把杨亿、刘筠写的文章称为“时文”,善于写时文的人便能考取功名,可以独占大好名声,凭此在当世受到称赞,得到荣耀,却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愈的文章。当时我也正在努力考取进士,把礼部规定的诗赋作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十七岁那年,我参加州试,被主考官所除名。因而拿起所收藏的韩愈文集又仔细阅读,读完以后就长叹说:“求学的人应当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停止啊!”因而好奇当今的人为何不称道韩文,可自己又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学习,我只能常常在心里暗自打算,心想自己目前正在努力考取进士,应该早日求得功名获取俸禄,以此来奉养母亲。如果将来能够获取官名禄位,一定要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实现自己平日的志愿。

【原文】

后七年①,举进士及第②,官于洛阳③,而尹师鲁之徒皆在④,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⑤,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⑥。故孔、孟惶惶于一时⑦,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⑧。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⑨,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⑩,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注释】

①后七年:七年后。

②及第:科举考试中第,即考中。

③官于洛阳:欧阳修中进士后,任西京留守推官,在洛阳。

④尹师鲁:尹洙(1001—1047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散文家,世称“河南先生”。

⑤补缀(zhuì):修补装订。

⑥亦其理有当然者:也有其本身应该如此的道理。

⑦惶惶:心中焦虑不安的样子。

⑧大施于今:盛行于今。

⑨非特:不仅,不只。

⑩蔽于暂:一时被埋没。

【译文】

七年后,我考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当时也都在洛阳,于是就相互呼应一起研究写作古文。我因此拿出所保藏的《昌黎集》加以认真修补整理,同时还寻找别人家中保存的旧本对其进行校对确定。从这以后,天下求学的士子,也渐渐趋向于学写古文,于是韩愈的文章很快就在世上流行。到现在,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习别人的文章,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了。

唉!一种学说固然有在远方流行却不在近处流行,在过去被忽视而在现在受尊重的情况,这不仅因为世俗的喜爱与厌恶才使它这样的,也有其必然的道理。所以说,孔子、孟子在当时整日匆匆奔忙而不得志,但后来却被千秋万代尊为效法学习的榜样。韩愈的文章,一直埋没不被世人发现已达两百年,却大大流行于当今世上。这又不只是世人的喜爱或厌恶所能抬高或贬低的,而是因为时间越久,它们就越有光彩,是不可以磨灭的。虽然暂时被掩盖,但终究会光耀于世世代代,这就是因为其中的“道”,所以理当如此了。

【原文】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①,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②?亦志乎久而已矣③。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④,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⑤,而脱谬尤多⑥。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⑦,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⑧,今不复补者⑨,重增其故也⑩。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⑪,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⑫。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⑬。

【注释】

①予:我。势利:势力和利益,文中指高官厚禄。

②急名誉:急于求名。

③亦志乎永而已矣:也不过是久有此志罢了。

④集本:指欧阳修从李氏所得《昌黎先生文集》的版本。蜀:今四川省一带。

⑤世俗本:社会上流行的本子。

⑥脱谬(miù):文字的脱落、错误。

⑦善本:珍贵罕见、校勘精确完好的版本。

⑧卷帙(zhì):书籍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泛指书籍;卷数。

⑨不复补者:不再补配的原因。

⑩重增其故:不轻率地增补残本,以保持旧本的原貌。

⑪韩氏之文之道:韩愈的文统和道统。

⑫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意思是永远会受到世人的尊崇,得以在天下流传。

⑬特以:只因为。尤:特别。

【译文】

我最初得到韩文,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候。我原本就知道它不能用来追赶时尚爱好和取得权势利益的,却在这种情况下接近并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追求权势利益吗?其实我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仕做官时,对升官不感到高兴,对贬官也不感到畏惧担心,就是因为自己的志向早已确定,而所得的学问也使我这样去做。

《昌黎先生集》是从蜀地传过来的,文字雕刻比现在世上通行的版本更为精工,但是脱漏和错误特别多。在这三十年中,我每听说别人有校勘完好的版本,就一定要找来加以校改订正。文集的最后几卷残缺,现在没有再补上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原样,不轻率增加。我家中现在藏书有一万卷,唯独《昌黎先生集》是旧物。呜呼!韩愈的文统和道统,是应该世世代代共同尊崇,应该天下共同传诵,共同享有的珍贵遗产。我对于这本《昌黎先生集》,只因为它是难得的旧物,所以就特别珍惜它。

【赏析】

本文约作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宋初骈俪文流行,古文不受重视,后来经过欧阳修的大力提倡学习韩文以及亲身引领,宋代古文运动才得以蓬勃发展。在韩文“大行于世”的鼎盛时期,欧阳修回顾这三十余年的历程,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中第一段首先记叙了自己少年时期偶得《昌黎先生文集》的始末。他孩童时代在一个大户人家的一个破筐里发现的,不过已经“脱落颠倒,无次序”,在此间接说明韩愈文风已经衰落,甚至韩文随便被丢弃在“弊筐贮故书”之中而不被重视。他当时虽然还不能读懂韩文道统的深刻含义,但仍是爱不释手,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叙说“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从而点名了当时科考的形势、风气以及自己为发扬韩文而积极进仕的决心和经过,从而揭示了韩文不能盛行的原因,以及自己也是为了考取功名赡养母亲才暂作放弃,并且暗中在心里盘算,如果能够获取官名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实现自己平日的志愿。

后来果然考取了功名,并且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尹师鲁、梅尧臣等几个好朋友,然后他们一起致力于研学推行古文运动,前后经三十年的努力才使“韩文遂行于世”,以至于掀起了“学者非韩不学”之风。这段记叙很简单,但是它灌注了作者半生的精力。因为他除自己创作大量简洁明畅、跌宕多姿的散文外,更重要的是团结、奖引和培植了许多有名气的作家,如“三苏”、王安石、曾巩,使古文彻底击溃了“时文”,这场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根据韩文“没而复盛”的事实,阐明“道”即使可能暂时泯没,但其内涵所放射的光辉,是永世不可磨灭的道理,并列举了孔子、孟子为了推行他们的学说游说列国却没有人接受,但后来却被世人尊为师表、被人效法的事实,进一步证实了文道“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校补韩文的情况、遵照的原则,表达了他对先辈的尊重,一句“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更加突出表达了自己对韩文的无比钟爱。

全文时叙时议,间或抒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自己对韩文的敬仰和无比珍爱之情。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欧阳修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