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文学旅途没有止境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1-05 11:36:05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人们用“泰斗”和“昆仑”来称钱先生。这虽是表达了我们对钱先生的尊敬,但倘若钱先生还在世的话,是一定不会同意这种称谓的。他一生最讨厌浮名虚誉,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读书人,不需要那些复杂的称号。学所有得,学有所获,学无止境,这便是钱先生的治学态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对钱先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有很深的认识。王教授20世纪60年代从北京大学毕业,然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他和钱先生曾同在古代文学研究组工作。因此,钱先生和王教授可以说交集颇多,交情匪浅。

王教授在《记忆中的钱锺书》中这样写道:“有次我到他家里去,有事情。他说,你来了,我最近花了两个星期把《十三经注疏》温了一遍。这话他说起来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情,我是大吃一惊。《十三经注疏》是什么概念呢?是把中国古代的儒家的十三部最重要的经典,比如《诗经》啊、《易经》《春秋三传》啊,《论语》《孟子》,进行注释。这本书的分量是怎样的呢?现在中华书局有印影本,上下两厚册,2000多页,每一页有3页宪章本把它补起来的,总数是8000多页的大书。他说他花了两星期温了一遍,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我这样的,完全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我要花多少时间把十三经读一遍呢?他是花了两个星期温了一遍,当时我还不理解什么是温,现在看到钱先生手稿出来了。他跟我讲他温了一遍以后发现了好东西,那么这个“好东西”可以在手稿集里面看到痕迹,也可以在《管锥编》里面找到痕迹。我后来发现,钱先生一生的治学道路,他讲这个话的后面有非常深刻的背景:他已经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功底,简单地说就是童子功。”

学无止境是钱先生治学的追求,精益求精则是他对治学的态度。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对钱先生这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钱先生在国学上的巨大成就,更是因为他对治学方面的态度。

钱先生在文学研究方面并不惧怕别人批评他,他觉得如果别人来这里和他商量,这就证明自己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也是可以改进的地方。譬如说《宋诗选注》他每版都改过,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在新的版本中还加入别人的意见附在书的后面。他的修改不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改头换面,而是将全部的内容进行修正,把他认为的和别人认为的缺点全部改掉。在钱先生看来,改头换面的工作不好做也不能做,换汤不换药的态度来做学问是不能长久的。他在写《谈艺录》的时候,总是习惯把原本放在前面,然后把对《谈艺录》的补充作为补编,附在后面。这体现出来的就是钱先生那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有改注的地方不掩饰,有不合适的地方会快速纠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高傲自私的人自然是无法学到他人的长处,因为他不懂得向别人学习,不懂得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所以长期下去只会让自己的短处暴露无遗。这时候的学无止境更像是一种人生态度,督促着我们要谦虚地、恭敬地向别人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的一生便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刚刚学会了哭,然后才学会了笑,慢慢地学着走路,学着说话,学着长大。小孩子总想着一下子变成大人,这个想法自然是无法实现的。人总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才能慢慢长大。文学研究也是一样,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来看待它,才能变得切实可行。

学无止境,境,界也,其实意思很简单,学习是没有停止的界限的。我们要像钱先生一样,要一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行无止境的努力。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已经够了,自己学的已经够多了,但是殊不知这样的想法终究会把自己困在一种无法进步的牢笼之中。要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不夜郎自大,不闭门造车,这样,我们未来的路才会走得更加长远,更加有意义。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钱钟书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