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六四》赏析|原文|译解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4-20 11:24:38

六四

我曾经看见:时间的残酷的巨手

捣毁了往古年代的异宝奇珍;

无常刈倒了一度巍峨的塔楼,

狂暴的劫数甚至教赤铜化灰尘;

我又见到:贪婪的海洋不断

进占着大陆王国滨海的领地,

顽强的陆地也掠取大海的地盘,

盈和亏,得和失相互代谢交替;

我见到这些循环变化的情况,

见到庄严的景象向寂灭沉沦;

断垣残壁就教我这样思量——

时间总会来夺去我的爱人。

这念头真像“死”呀,没办法,只好

哭着把唯恐失掉的人儿抓牢。

译解

高楼会倒,赤铜会烂,海陆会盈亏变换。当然时间也会夺去诗人的爱友,诗人想到这个就战栗了,一如面对着死神似的。但诗人执着于爱,他抓住自己的爱友,抵抗死之袭来。

第5—8行,中国有类似的说法。《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有时亦指自然界的变化。

第10行也可译为:“或见到情况(指上一行循环变化的情况)本身向寂灭沉沦。”

最后两行意谓:这念头不能做别的选择,只好哭泣,因为它具有的是一个它害怕失去的东西——这样的念头,真像“死”啊!莎士比亚像古往今来的许多哲人一样,为时间具有无穷的破坏力、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逃不脱“时间的镰刀”的刈割而悲伤落泪。莎翁想到自己所爱的挚友也躲不开注定要灭亡的规律,因此下决心要及早把挚友牢牢抓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说因为不能亲见古人和来者而哭泣,莎翁的这首诗则说因为害怕失去身边的挚友而哭泣。陈子昂立足于现在,关注过去和未来;莎翁综观过去和未来,却抓住现在。在表述方式上,两位都突出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而陈子昂的特点是宏观上思维的概括性,莎翁的特点则是微观上形象的鲜明性。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莎士比亚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