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平户延平诞生处》赏析与注释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4-24 17:32:55

谒平户延平诞生处

行人遥指郑公石[1],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2]尽,袈裟[3]和泪伏碑前。

题解

此诗作于1909年夏天。初刊于1909年12月《南社》第一集,题为《过平户延平诞生处》。后又刊于1914年5月《民国》第一号,题为《过郑成功诞生处》。此题是从蔡哲夫所藏曼殊墨迹中录出。

平户——日本长崎县的一个市镇。延平——指郑成功(1624—1662年),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名芝龙,母是日本人。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明永历元年七月封为延平公,十五年晋封为延平郡王。郑成功坚决反对其父郑芝龙屈辱降清,于清顺治三年(1646)毅然起兵抗清。清康熙二年(1661)进兵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次年收复全岛并以此为根据地,联络志士,坚持抗清斗争。按:郑成功在清末民初尤其是留日学生中大受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于他被赋予追求“自由”“独立”的侠魂,还在于他身上流淌着被誉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血缘。由于曼殊与郑成功颇多相似之处,故在侪辈中备受青睐,陈去病就曾将曼殊比况为郑成功,他在《题曼殊童时摄影》中赞曰:“正朔天南奉盛明,孤忠唯有郑延平,百年更见田中妪,一样宁馨裹锦绷。”——缘于以上诸因,当船行经“郑公石”时,曼殊激动不已,竟舍舟登岸忘情地伏在碑前,涔涔而下的热泪如断线之珠,洒落在酒渍斑斑的袈裟上。按:曼殊虽身为僧人,却能懔然于匹夫之责,与时代的脉搏丝丝入扣,他的愤慨、忧思,尽在此伏碑一哭中!

注释

[1]郑公石——又称“儿诞石”,为一块不甚高大之岩石,相传郑成功诞生于石上,故名。

[2]神州——中国的别称。战国齐人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余子——指清末的仁人志士。

[3]袈裟——意思是“坏色”。和尚披在外面的法衣,又名“百衲衣”,用一些长方形的杂碎布片拼缀制成。碑——指儿诞石东侧之纪念碑,正面书云:郑成功儿诞石,背面有碑文一千五百字,记述郑成功生平梗概。——诗人在末句中颇有以郑成功自况之意;在他看来,唯有郑成功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曼殊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