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拜伦集》
西班牙雪鸿女诗人,过存病榻,亲持玉照一幅,《拜伦遗集》 一卷,曼陀罗花共含羞草一束见贻,且殷殷勖以归计。嗟乎!予早岁披剃,学道无成,思维身世,有难言之恫!爰扶病书二十八字于拜伦卷首,此意帷雪鸿大家能知之耳!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编吊拜伦。[1]
词客飘蓬[2]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3]。
题解
此诗初刊于1910年12月《南社》第三集。1909年,曼殊自上海途经香港(一作新加坡),遇儿时老师罗弼·庄湘博士,得其女儿雪鸿赠西诗数册。曼殊因病体不支,上岸后住进医院,雪鸿女士前来探望,并赠其《拜伦遗集》一卷。待病情稍愈后,曼殊前往爪哇中华会馆任教。此诗显系离开香港(一作新加坡)赴爪哇时于舟中所作,并题于该书的卷首上。
关于这首诗,柳亚子在《苏和尚杂谈 》中称誉与《 题〈师梨集〉》“异曲同工”。熊润桐认为,此诗“虽说是他吊拜伦的,一面实在也是吊他自己。盖曼殊一生行迹多与拜伦相类,拜伦去英国而居希腊,曼殊去中国而居扶桑,同一飘流异域,可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有一椿更相类的事情,就是曼殊之于调筝人,犹拜伦之于雅典女郎。拜伦集中有《留别雅典女郎》诗四章,幽艳入骨,为抒情诗之杰作;而曼殊《燕子龛诗》里面也有几首诗是为调筝人而作的,其一往深情,很足以和《留别雅典女郎》诗相颉颃。”(《苏曼殊及其〈燕子龛诗〉》)鲁迅在《坟·杂记》中说:“苏曼殊先生也译过几首(拜伦的诗),那时他还没有做诗 《寄弹(调)筝人》,因此与Byron也还有缘。”
拜伦(1788—1822)Byron,又译为裴轮。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曼殊平生对拜伦至为崇拜,这其中有着诸多“个人化”的原因。首先,在曼殊看来,他与拜伦在生活上都经常扮演着失却家园的漫游者的角色(拜伦去英国而久居希腊,曼殊去中国而久居日本),饱尝了异域漂流之苦;其次,都有着大致相同的感情经历(如拜伦之于希腊女郎,曼殊之于百助眉史);复次,都是“以血书者”的文学天才,是被不断增殖的探求欲和创造欲所煎熬的殉自我者。在自始至终充满着生与死、爱与恨的大诱惑大挣扎面前,都是通过艺术创造,征服着欲望、恐怖、孤独和自卑,不断地从心理、社会以及生存压抑的诸种困境中获得解脱与升华;最后,他们的性格气质亦颇为相近,如崇尚率真,忌恨虚伪,狷介孤高,忧郁纤敏,卑己自牧,愤世嫉俗——凡诸种种,构成了曼殊对拜伦狂热崇拜的内在心理基础。
基于这种“崇拜”,曼殊在用英文撰写的《潮音·序》中,盛赞拜伦是英国最伟大的诗家之一,他“生长教养于繁华、富庶、自由的生活中。他是个热情真诚的自由信仰者。”“拜伦的诗象种有奋激性的酒料,人喝了愈多,愈觉得有甜蜜的魔力。它们通篇中充满了神迷、美魔与真实。在情感、热诚和直白的用字内,拜伦的诗是不可企及的。他是个坦白而高尚的人。正当从事于一件伟大的事业,他就到了末日。他去过希腊,在那里曾助着几个为自由而奋斗的爱国者。他一生的生活、境遇与著作,都缠结在恋爱和自由之中。”又,1910年6月,曼殊自爪哇驰函高天梅:“衲尝谓拜伦足以贯灵均(屈原)、太白(李白)。”(参看《本事诗》之三之题解)。
雪鸿——姓罗弼,西班牙马德里人。曼殊从小随学的英文教师庄湘博士之女。工诗文,有才华。曼殊曾托她携英译《燕子笺》去马德里,“谋刊行于欧土”(参看《潮音·跋》)。过存病榻——到病床旁慰问。玉照——指雪鸿的照片。曼陀罗花——又称“风笳儿”“洋金花”“闹洋花”,笳科,一年生草木,夏季开花,花冠漏斗状,白色或紫色。1910年6月,曼殊自爪哇驰函高天梅:“昨岁南渡,舟中遇西班牙才女罗弼氏,……即赠我西诗数册。”又,曼殊在《断鸿零雁记》中有如是记述:“女公子(雪鸿)曳蔚蓝文裙以出,颇有愁容。至余前,殷殷握余手,亲持紫罗兰花及含羞草一束,英文书籍数种见贻,余拜而受之。” 披剃——佛教用语。依佛教戒律规定,和尚须剃须发,披上袈裟。按:曼殊16岁在广州蒲涧寺削发为僧。大家(音姑)——即大姑。古代对女子的敬称,现在广东中山、顺德等地还有称姐辈做“家”的。按:曼殊与雪鸿情意相投,两小无猜,雪鸿曾属意于曼殊,庄湘博士亦欲把雪鸿许配给曼殊(参看《潮音·跋》),故两人心心相印,尝以姐弟相呼。
注释
[1]“秋风”两句—— 此情此境,曼殊于《断鸿零雁记》中有所描画,兹录于下:“俄而海天在眼,余东行矣。”“余徘徊于舵楼之上,茫茫天海,渺渺余怀。即检罗弼大寥所贻书籍,中有莎士比亚、拜伦及室梨全集。余尝谓拜伦犹中土李白,天才也……。乃先展拜伦诗,诵《哈哈尔游草》,至末篇有《大海》六章,遂叹曰:‘雄浑奇伟,今古诗人,无其匹矣。’濡笔乃为汉文。”“余既译拜伦诗竟,循环朗诵。时新月在天,渔灯三五,清风徐来,旷哉观也。”遗编,遗留下来的诗文。
[2]词客——文人。飘蓬——《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飘蓬即喻人生漂泊无定。
[3]招魂——占代丧礼,招回死者之魂。语出《礼记·丧大礼》:“用神帛招魂。”后泛指死而不得其尸的,都具衣冠招其亡魂而葬。
上一篇:《题《师梨集》》赏析与注释
下一篇:《题《静女调筝图》》赏析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