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哲夫藏担当《山水册》
一代遗民[1]痛劫灰,闻师[2]从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3],迸入苍浪泼墨[4]来。
题解
此诗录自施蛰存所辑的《燕子龛诗》。写作时地均不详。据施蛰存致马以君的信云:“曼殊题担当画册诗已不记得从何处抄来,仿佛亦出卅年代所出之曼殊诗集。”从曼殊同蔡哲夫的交往来看,彼此相识大约在1909年春天。同年8月,曼殊自东京返至上海,蔡哲夫曾介绍他请佛莱蔗为题画册,二人在国学保存会时相聚首。诗的前两句,内容是符合国学保存会宗旨的。时隔不久,曼殊即南行爪哇,迨至1912年回国时才绕道广州与蔡哲夫晤面。而在此前后,曼殊与蔡哲夫的通信虽时有谈及作画题词,但从无涉及担当山水画册。此外,据蔡哲夫夫人谈月色在《失所藏曼殊画·附志》中谈到南京寓所失画一事时,是将曼殊和担当的画以及佛莱蔗的题诗并提的。基于此,这首诗疑作于1909年期间。
注释
[1]一代遗民——指明亡后入清而不愿出仕的人。
[2]师——指担当和尚。施蛰存在致马以君先生信中说:“此诗中疑有误字(第二句),亦无可校核”。
[3]滇——战国时楚将庄 曾在此建立滇国。汉武帝元狩年间滇王曾协助汉使探求通往印度的道路。无那——即无奈,无可奈何。王维《酬郭给事》:“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4]泼墨——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技法。画时用水墨挥洒纸上,其势如泼。泼墨法相传始于唐时王洽(默)。据《宣和画谱》云:“王洽不知何许人,能善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每欲作图画之时……先以墨泼图障之上,乃因似其形象,或为山,或为石,或为林,或为泉者,自然天成,倏若造化,已而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不见其墨污之迹。”后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
上一篇:《题画》赏析与注释
下一篇:《饮席赠歌者贾翰卿》赏析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