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书北台壁二首①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②。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③,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关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④。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⑤。
①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罢杭州通判任。十一月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十二月题诗于北台。台在密州北,因城而建,次年苏轼加以修葺,改名超然台,苏辙为之作记,自亦常有诗词咏及此台。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一:“观此雪诗,亦冠绝古今矣。虽王荆公(安石)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
②堆盐:形容大雪成堆。相传东晋谢安之侄谢朗(小字胡儿)咏雪有句云:“撒盐空中差可拟。”(见《世说新语·言语》)
③马耳:山名,在密州城南。因双峰耸峙如马耳,故名。
④“冻合”二句:相传王安石释云:“道家以两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见赵令畴《侯鲭录》卷一,然不知出于何种道书。其实这是写景而已,正如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所云:“东坡雪诗用银海玉楼,不过言雪之白,用银玉字样衬托之,亦诗家常事。”
⑤刘叉:唐代诗人,《新唐书》本传称其“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孟郊右”。
上一篇: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选一首)》注解
下一篇:苏轼《送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