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0:02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1]。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2]。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

【注释】

[1]“缺月”二句:写月夜寂静,通过缺月、疏桐、漏断、人静,烘托出朦胧、清冷的气氛,为集中描写孤鸿做好了准备。漏:计时器,靠滴水计时。漏断:水已滴尽,表示夜深。

[2]“谁见”二句:自问自答,写只有孤鸿看见苏轼在月下徘徊。这是写孤鸿所见的幽人。下阕则写幽人所见的孤鸿。幽人:闲居之人。缥缈:若隐若现的样子。

[3]省:了解。

[4]“拣尽”二句:传说鸿雁从不在树枝上留宿,只宿于沙滩的芦苇丛中。

【译文】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月儿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飞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忧伤。它在枯枝上飞来飞去,不肯留宿,最后回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滩上。

【解析】

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三年(1080)贬官黄州后不久。定惠院在黄州东南,是苏轼初到黄州时住的地方。苏轼以作诗诽谤新法的罪名被捕入狱,这时刚出狱不久,惊魂未定,心境孤寂,词中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绪。上阕写自己深夜不寐,独自在月下徘徊,只有与孤鸿为伴;下阕是对孤鸿的特写,实际是苏轼以孤鸿自喻,借物拟人,抒发了他贬官黄州,无人理解自己的苦闷,表现了他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精神。这是一首咏物词,他笔下的孤鸿,融进了自己的个性,而又与孤鸿本身的形象完全一致,句句双关,格调奇特,语意高妙。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