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0:0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1]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芒鞋:草鞋。

【译文】

不要在意那穿越树林的风声,不要在意那敲打树叶的雨声,我要一路吟啸寄兴,我要一路信步徐行。手持竹杖,脚蹬草鞋,比那骑马还轻松,有什么可忧可怕的——任凭一蓑烟雨,伴我直道而行的人生!微寒的春风频送,把我的醉意吹醒,凉沁沁,微微冷;自有斜阳多情,山头依依遥相迎。试回首,一路萧瑟又何妨?尽管归去——无所谓风,无所谓雨,无所谓晴。

【解析】

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和几个朋友到黄冈城外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返回的途中遇雨,携带雨具的仆人们先走了,他们只好冒雨赶路。同行的人都被淋得狼狈不堪,苏轼却浑然不觉,写了这首词,写了他风雨中的淡定和从容。

上片,写雨中举步,不仅不以风雨为然,“莫听穿林打叶声”——起句就不同凡响,光彩照人,而且在风雨中保持着“吟啸”“徐行”的潇洒风姿,以“竹杖”“芒鞋”(草鞋)为乐事的心情,还由近及远、由物及人地喊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壮情怀,显示了他仕途坎坷中不悲观、不消沉的心态。

下片,雨过天晴,春风微冷、斜阳迎人的情景中,又借景抒怀地回顾来路的风雨,表达了视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为平常的胸怀,显示了他履险如夷、坦然自若的生活态度和沉勇、开朗、达观、潇洒的性格。上下片的结尾皆语意双关,情味隽永,富有理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他雨既不怕、晴亦不喜、超越宠辱得失的恬淡彻悟的人生态度,这种从自然晴雨中引发而来的人生哲思,实际上是他亲历仕途风云后的内省和了悟。

全词从风雨如晦的阴雨写起,词的境界却异常清丽、澄澈,没有丝毫的压抑、消沉、阴郁。有人说,这是苏词中最为快适、潇洒的一首快词。刘石先生解读这首词:苏东坡塑造出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苏轼走过坎坷不平的漫长人生。

静而思之,艰难曲折岂止存在于苏轼的仕途上。人生路上谁人不是风雨兼程呢?我们不也该保持这种豁达和潇洒吗?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