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wèng)[1],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释】
[1]瓮(wèng):古代的容器,类似现在的瓦罐。
【译文】
煎茶离不开清江水,水清还须旺火烹;深夜里亲临钓石上,为的是取回的江水深又清。舀在大瓢里的月亮,随着江水归入我的水瓮;担月归来,再用小勺,把江水引进瓶中。听煎茶水声细如雨,看火烧茶脚自沸腾;倒茶的微响更悦耳,畅然泻出松风声。可惜我肠胃空空,想饮茶却不能尽兴;长夜枯坐荒城里,听长长短短的更鼓声。
【解析】
写月夜“汲江”—烹茶—品茶,品尝了茶趣,也品尝了孤寂与落寞。这是元符三年(1100)写于儋州的一首七律。这首诗的风格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细腻,二是鲜活。写生活细事,却写出了诗意美感。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称这首诗“句句皆奇”。
开头四句写“汲江”。“活水”,即江水;“活火”,旺水。两“活”相配,茶事所贵,是品茗行家的经验之谈。“自临钓石取深清”,其“深清”“钓石”、诗人“自临”皆质朴、细致又引人想象。“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是天下名联。王水照先生评曰:“说白了,不过是指两个动作,即用大瓢把江水舀入瓮中,再用小勺把江水注入瓶内。但‘贮月’‘分江’的天真想象,‘春瓮’‘夜瓶’的构词色彩,把水清月白、春意夜绪的无限情趣,渲染得既清逸又饱满,使之顿成名联。”周济夫先生也十分激赏:“本为很平常的两个动作,一经诗人点化,便觉诗意盎然了。“诗意盎然”在于诗人自然而又鲜活地创造了既可感受又不乏想象余地的一个富有美趣的意象。随后两句写“煎茶”,“茶脚”即茶叶,“泻”即倒茶。煎茶的细雨声、倒茶的“松风”响,又创造了“雨”和“风”的视觉、听觉形象。把生活中的细事写得如许生动引人,有趣有味,是诗人的超人处。结尾品茗——如此佳茗却喝不了三碗,乃穷愁困顿所致,整篇安闲恬适的氛围中又平添了几丝悲凉萧疏。
九百多年前的儋州月夜,诗人把江中的明月舀进了春瓮;九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片明月分别泊进了多少后人的心湖!
上一篇:苏轼《感旧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苏轼《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