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后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7:45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后屏

何人遗[1]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guó)[2]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注释】

[1]遗:赠送。

[2]虢(guó):地名,在今河南省。

【译文】

是谁赠送你石屏风,这般神奇,令人惊异,上面分明是淡笔水墨稀微的图迹!不画山长水阔,不画林莽无际,单画一株万岁不老的孤松倚苍天,在那高耸的雪岭上,在那巍峨的峨眉西。可惜崖崩涧绝只能观望,却不能到画境中亲自游历。只见落日朦胧着孤烟,孤烟袅袅缱绻着落日那老松临风屈身而卧,逼真的意态确是奇妙无比,始信鬼斧神工并非虚言,这奇迹乃是天地的灵气。听说那唐朝的毕宏、韦偃,丹青生涯中最擅长画松;虢山有幸,怀抱着他们幽美的灵魂。我担心他们骨殖可以朽烂,难以穷尽的是他们的艺术生命,那神异的奇思妙想无处展现,定然是死有余痛,满怀苦衷,不曾想这两位丹青圣手,把他们奇幻的意向化为烟霏,永久地沉淀在这块石屏中。古来的画师心清意远,必然超脱了世俗的平庸,他们摹写物象,表情达意,大体上与诗人赋诗相同。但愿欧公挥笔题诗,慰藉他们怀才不遇的平生,免得他们在九泉之下,含愤而泣,幽怨无穷。

【解析】

苏轼在凤翔任职三年之后,奉命回京做官。在京期间正值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朝政时有龃龉,请求外调被任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即熙宁四年(1071)苏轼三十六岁赴杭途中经过欧阳修休居的临汝时所作。欧阳少师即欧阳修,他致仕(告老)时为太子少师。这首诗是苏轼观赏了欧阳修收藏的石屏后的应命之作。欧公的石屏风可观可爱,天然之物自有无限风光;苏轼的石屏诗意象丰美,神来之笔自有无限灵性。开篇一句,引出苏轼惊叹:石屏上有淡笔水墨画的图迹!之后正面描写石屏上的天然画面。在峨眉雪岭、危崖深涧、孤烟落日的背景中突出了“万岁不老之孤松”的孤高、超然与从容,隐然以树写入,喻指石屏的主人,曲折地表达了苏轼对欧公年高德劭的钦佩。诗思至此似也不凡,但苏轼又异军突起,妙笔生花,引出了唐代著名画家毕宏、韦偃的故事。两画家都长于画松,杜甫曾赞美他们“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苏轼悬想二位丹青圣手生命有限而才思未尽,怀才不遇而致幽怨难平,遂将艺术构想“化为烟霏”复现在欧公的石屏画面上!苏轼结尾一段就此恳请欧公为之赋诗安抚。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