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陌(mò)上花并引》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7:53

陌[1](mò)上花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2],为易之[3]云。

其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4]。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5]长歌缓缓归。

其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6](píng)[7]来。

若为留得堂堂[8]去,且更从教[9]缓缓回。

其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10],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注释】

[1]陌(mò):田间小路。

[2]鄙野:粗糙,不雅。

[3]易之:谓变换其词(保留其调)。

[4]昔人非:苏轼作这首诗时,距离太平兴国三年已近一百年,当时之人自无在者。

[5]游女:出游陌上的女子。

[6]翠:青绿色。

[7](píng):车幔,代指贵族妇女所乘有帏幔的车子。

[8]堂堂:公然,决然;堂堂正正。

[9]从教:听任,任凭。

[10]草头露:草头的露水,一会儿就干掉,比喻生前富贵不长久。

【译文】

其一

田间小路鲜花盛开,蝴蝶飞舞,山河依旧,但物是人非。越王钱俶的遗民和遗民的子孙一年一年这样过去,由少年到慢慢变老,出游的女子在忘情地放声唱歌。

其二

田间小路开了很多鲜花,贵族妇女所乘有帏幔的车子驶来,游人纷纷驻足观看。怎么样能够堂堂正正地把那辆有帏幔的车子留下来,不让它去,任凭车缓缓离开。

其三

生前的富贵就像草头的露水,一会儿就干掉,身后大家没有忘记她,为她唱《陌上花》。恋恋不舍地离开,引得妻子依依不舍。

【解析】

这首诗苏轼写于熙宁六年(1073)八月。苏轼这时因公务在临安短时间逗留,作此三诗。

此《陌上花》三诗,是对民歌歌词的改编。苏轼在诗引中说明了来由。原来,这《陌上花》当吴越王和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是为赞颂吴越王和他的妃子之间的爱情;他们死后,则是怀念他们,百年不衰。由此可以想见,吴越王有德于民,其妃有惠于民,这是很令人感动的。诗引里援引了吴越王给他妃子的信中两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封信是此三诗的基调,值得反反复复吟咏、体会。从信中可以知道吴越王和妃子做过约定,每逢陌上花开就回来,现在陌上花又开了,提醒她一下。说“缓缓归”而不说“即归”,充分表现了吴越王对妃子的尊重,同时包含了他的殷切希望,表现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深厚;还表现了妃子对临安的一片深情,她实在有点恋恋不舍。难怪清初文学家王士稹说“二语艳称千古”(《渔洋诗话》)。文字的妙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吴越王的信传自父老,经过了苏轼的加工,才能这样感动人。

我国的民歌多采用兴的手法,“陌上花开蝴蝶飞”就是如此,从大好的自然景物引入。用“垂垂”“堂堂”、特别是“缓缓”等叠字,节奏舒缓从容,把郁结在心中的深厚情意慢慢表达出来。从“游女长歌”来看,年轻女子一边走一边唱,当有舞相伴,十分优美。苏轼的学生晁补之这时也在杭州,也和了八首。王士稹说苏轼和晁补之诗都是绝唱,纪晓岚说这首诗第一首“含思宛转”。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