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二首(为向东坡传语)
其一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其二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1]。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
[1]青子:青果子。
【译文】
其一
向着我思念的东坡,传出我问询的话语:现今我人在翰林院,心却总是放不下你。别后可有谁来过没?冬天雪漫山坡雪满谷,能找到那小桥?能找到那小路?回去吧,还是回去吧,江畔春雨正合人意,正好下犁。
其二
在那东坡雪堂前,有我亲手种植的桃李园。绿荫总是绿在我的记忆中,树枝上是无数的青果子点点。帘外的百舌儿也让人喜欢,惊动我的春睡它也不管,五更天它就殷勤鸣啭。居士呵,东坡居士,可别忘记小桥弯弯,可别忘记流水潺潺。
【解析】
这两首词约苏轼写于元祐二年(1087)至三年(1088)。苏轼历经“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后,元祐元年(1086),神宗病故,由年方九岁的哲宗继位,英宗太后摄政,苏轼奉诏回朝。短短几个月,苏轼由七品官升上六品,跳升四品,最后成为三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时年四十九岁。翰林学士是著名学者最高职位,虽是三品,几乎位极人臣,因为宰相只是二品,宋朝根本没有一品官。这次在朝的四年间,在对待废除新法的问题上,苏轼直言极谏,同旧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多次遭受旧派构陷,越来越感到在朝内不能立足,遂有念念不忘黄州的归耕隐逸之心。这两首小词即反映了此时苏轼的心境与愿望,词中的“玉堂”即苏轼在朝廷任职翰林学士的翰林院。
两首小词写得真率、明快、清新而深情。第一首写苏轼身在京师,心向东坡之情。起笔直乎“东坡”,告诉它自己身在何方,随口便是一连串的悬念和问询,俨然是久违的老朋友之间的情感与口气。“别后”两句的问询与悬想,说明思念之情不能自已,格外亲切、有情、有味。第二首的自栽的桃李、堂前的绿荫、青子(未成熟的果子)、百舌儿(一种嘴黄、毛黑、善鸣的鸟)、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安逸、闲适的生活图景。这些并非虚构,乃是苏轼黄州谪居时的真实写照。当时他耕种于东坡,并在雪天里盖成堂舍即雪堂,雪堂台阶下有小桥,近处有他栽种的柳树与桃李园、稻田、麦田。“手种堂前桃李”即是对这些物事的忆念。苏轼如此怀念东坡,意味着苏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成为他政治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
上一篇:苏轼《天荆公韵四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苏轼《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选二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