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雨中游天笙灵感现音院》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29:17

雨中游天笙灵感现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1]。

农夫辍耒(lěi)[2]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注释】

[1]浪浪:形容雨声。

[2]耒(lěi):古代一种农具。

【译文】

蚕要吐丝——须采桑,麦子半黄——盼阳光,太阳在哪?何处采桑?山前山后大雨哗哗响。农夫不能把耒下田,妇女眼巴巴闲了箩筐。你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却无忧无虑高高在上。

【解析】

这首诗约写于宋元祐年间,是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数次游览天竺三寺留下的诗篇之一。杭州灵感观音院,五代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全诗描写的是:农家的采桑、田务皆需天气晴和才能做好,然而老天无情,雨声浪浪,农夫桑女满怀焦灼,观音菩萨却高高在上,漠不关心!表面上是责备神像土偶的无知,实际上是讽刺“为民父母”的地方官吏的不恤民情。苏轼是个关心百姓疾苦、敢于说话的人,他后来因诗而获罪下狱(即“乌台诗案”),几乎送了性命,正是起因于他的这种仁民爱物、敢于直言的性格。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