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二首
【原文】
其一
蔼蔼[1]堂前林,中夏[2]贮清阴。凯风[3]因时来,回飙[4]开我襟。息[5]交游闲业[6],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7]犹储今。营己[8]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9]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10]。遥遥望白云[11],怀古一何深!
其二
和泽周[12]三春[13],清凉素秋节。露凝[14]无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15]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16],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17]不获展,厌厌[18]竟良月。
【注释】
[1]蔼蔼:茂盛的样子。
[2]中夏:仲夏。
[3]凯风:南风。《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4]回飙(biāo):回风。
[5]息交:停止郊游。
[6]闲业:正典以外的闲书。
[7]旧谷:见《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生。”
[8]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
[9]秫(shú):一种高粱,多用于酿酒。
[10]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11]白云:双关语,一则本义,再则代指古时仙人。《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2]周:遍历。
[13]三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14]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凝”的含义及意境与之相似。
[15]陵岑(cén):山峰。
[16]开林耀:给树林增加光彩。
[17]检素:检点素志,回归初心。
[18]厌厌:安静。
【译文】
其一
堂前树木很茂盛,而仲夏时节藏着一片荫凉。南风随季节而来,回风吹开了我的胸襟。停止交流,看正典以外的闲书,随时以书琴为乐,并不刻意钻研。园中蔬菜格外新鲜,以前的粮食一直放到今天。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已然绰绰有余,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于我而言并不可取。舂好软糯的高粱以酿美酒,等美酒酿成后我自会慢慢品尝。幼子戏弄在侧,呀呀学语还没有成音。生活是多么地纯真快乐,哪里想着做官的事情呢?遥望着天空的白云,思念着帝乡,深深地感受到先贤在我的身边。
其二
三春和泽,雨水条顺,而秋来一片清凉。露水凝结成霜,似乎少了几分游赏的氛围,天空高远而清气爽朗,景色澄明但却萧条。山峰秀美,高高耸立在云间,远远地看确然很是奇绝。芬芳的菊花为林中增光添彩,岩上的青松排成一列。它们有着这种秀美的芳姿,在风霜中傲然独立。一边喝酒,一边想着,自古洎今的隐士都效仿松菊之法,遗世独立,卓尔不群。想想我平时的情志得不到舒展,只能安然静居,辜负了这美好的季节。
【赏析】
题目中的“郭主簿”已不可考。主簿,州县主管簿书一类的官。郭主簿应当是诗人的朋友。
两首诗作的日期也不好确定。不过通过那句“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来判断,假设作者小儿子陶佟此时两岁,那么第一首诗应作于公元396年。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同,风格类似,且第二首诗以“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结尾,说明作者的怀大才而不遇的心境与第一首类似。如果第二首诗作于再度出仕之后,对此他应该有所感慨——哪怕晋室尚未覆灭,刘裕也应该权倾朝野。但是我们在第二首诗中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愤慨诗句,因而可以判断,这两首诗应同作于第一次归隐之后。因为作者没言明哪一年,但从第二首诗的开头“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可以看出是从暮春到深秋的过程,所以两首诗应作于同一年。
首先我们看第一首。“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顿时给读者以盛夏中的习习凉意。这里一个“贮”字用得绝妙,好像中夏时堂前的林荫贮存了很多的阴凉,使人联想到林子的繁茂和林下的清凉。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这里的“凯风”意指南风,对应着夏季。这意味着此时刚过春天,正是大地一片葱绿,万物孕育果实的时候。“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一切都如此的安静和美好。
岁月静好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说明当时陶渊明还是一个富足的农民,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不过陶渊明显然并不满足于吃饭问题,他认为“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已然绰绰有余,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于我而言并不可取。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几乎没有物质基础干扰的岁月静好。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一种恬适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天伦之乐融入了自然之乐,为诗作注入一分悦纳和安详。“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华簪,代指出仕做官,也可以代指尘世特别是官场上的浮华与喧闹,代指一切打扰诗人描述的这一安宁氛围的事物。
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如注释所言,白云也代指古时的仙人,最后一句也暗示了本诗的指向是逍遥忘我的道家,而“一何”二字,则又显出作者对于追求忘我境界是汲汲于斯的。
第一首诗描写春夏之交的场景。首先描写安静清新的景物,再描写自己充足的食物,继而将天伦之乐融入自然的大快乐大自在之中。最后以一句深沉的“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结尾,给读者以宏大而不突兀、深沉而不失悠然的感觉。
第二首则描写了深秋时节萧条肃杀的景象。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可以推断出这两首诗是前后呼应的。首先,这一句就很自然地从第一首过渡到了第二首。下面开始正式描述诗人眼中的秋天:“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这儿的美指高远,宁静,从容,恬淡。
作者总结道,菊花和松树“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联想到自身,就有了“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一边喝酒,一边想着,从古至今,隐士都效仿松菊之法,遗世独立,卓尔不群。但是“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想想我平时的情志得不到舒展,只能安然静居,辜负了这美好的季节。
欧阳修的《秋声赋》结尾处总结道:“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段话可能某种意义下补充了陶渊明的感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能分别代表了陶渊明与欧阳修的心境。
上一篇: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陶渊明《咏三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