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2:01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原文】

弱龄[1]寄事外,委怀[2]在琴书。被褐[3]欣自得,屡空[4]常晏如[5]。时来苟冥会[6],宛辔憩通衢。投策[7]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8]孤舟逝,绵绵归思纡[9]。我行岂不遥,登降[10]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11]。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12]。

【注释】

[1]弱龄:年少之时。

[2]委怀:委身。

[3]被(pī)褐:穿着粗布衣服。《老子》:“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4]屡空:多次空空的,形容贫穷。《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

[5]晏如:泰然自若的样子。

[6]冥会:默然领会。

[7]投策:扔掉拐杖,此指放弃田园生活。《七命》:“阳乌为之顿羽,夸父为之投策。”

[8]渺渺:远。《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9]纡(yū):萦绕。《楚辞·九章·悲回风》:“邈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10]登陟上下,言路途之艰难。

[11]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可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相比较。

[12]班生庐:东汉班固《幽通赋》:“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意即择贤能之人而与之比邻。

【译文】

少年时代,我就寄情山水,陶醉于琴书之中。我身上穿着粗布做的衣服,怡然自乐,经常贫困但安贫乐道。机会到来了,我争取把握一下,回驾栖身于仕途之上。抛弃拐杖,我命人备好清晨的行装,与田园暂别,默默疏远。邈远的孤舟渐行渐远,时有时无的归思不绝萦绕在心间。行程岂不遥远?登高望远千里有余。已看倦大好的河山,念念一心再度过上山水田园的生活。高飞之鸟是多么自由,水中的鱼儿是多么地欢快,此情此景令我心生惭愧。幸好,纯真朴素的信念在我的胸中,不被形骸所约束姑且随顺自然而变化。我守着初心,终将返回班固在《幽通赋》中所说的择贤而居的茅庐。

【赏析】

本诗的创作时间与《荣木》大致相同,《荣木》作于公元404年,代表了儒家“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入世一面,而本诗作于同一年,反映了儒家“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出世一面。本文所叙述的内容构成了陶渊明的思想与信念的另一面,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隐逸一面。

作者首先言明本诗主旨:“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少年时代,作者就寄情山水,陶醉于琴书之中。这让笔者想到作者的另一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经常贫困但安然快乐。“晏如”二字化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晏”本意和柔安宁。“如”,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晏如”让人感受到诗人虽生活贫困潦倒,但面上含笑,心里从容不迫,毫不在意。这份潇洒超然自在风流,着实令人心生敬意。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机会到来了,争取把握一下,回驾栖身于仕途之上。其实笔者没有把这句话的用典和意境翻译出来,这句诗接了《楚辞》的意,单就《楚辞·离骚》而言,“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等等,分别表达了两位作者在“仕”与“隐”上的纠结状态。

但是“岂妄宴安,王事靡宁”(《答庞参军》),诗人的报国之心和家贫的窘境使得他不得不“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抛弃拐杖,命人备好清晨的行装,与田园暂别,默默疏远。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邈远的孤舟,时有时无的归思。作者归隐的心境也如这般吧。这里用了《楚辞·九章·悲回风》的典故,而在《悲回风》中,屈原也表达了“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的幽怨愤懑。这虽然和这一句意境不同,但表达的思想是相近的。生逢战乱,百姓纷纷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谁又能保证下一个遭受兵灾的不会是作者?进一步讲,“绵绵归思纡”中的“归思”有双重含义,一个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作者产生了归思,另一重含义是作者渴望回到回不去的尧舜之治。纡,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纠结,而如前所述,是在“仕”和“隐”之间的纠结。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登降,有版本作“登陟”,极易使读者联想到《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诗经原始》对这篇的解读为“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也”,回到这一句,不难想象,作者的心情近乎《卷耳》一般沉重。而与此同时,作者也开始呈现给我们一个宏大的视角。

作者将这一宏大的视角继续深化,“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作者不仅很清楚地言明自己退隐山林的志向,也将读者的视野进一步拉开,在行文中展现自己于字里行间中的归隐的信念与力度。

作者进而将这一视野具体化,或者说,举例说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高飞之鸟是多么自由,水中的鱼儿是多么地欢快,此情此景令作者心生惭愧。这一句使我们再度想到《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回到本诗,其实应该惭愧,或遗憾的,是当时动乱的时局。它不允许我们的诗人有太多的选择。

作者进一步往超然于世事的方向写道:“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幸好,纯真朴素的信念在作者胸中,不被形骸所束缚,这里有《诗经·小雅·鹤鸣》中的超脱,而其中的诗句可能也是作者的愿望之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但其实结合下文不难看出,作者也有《离骚》结尾处“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意味。

最后作者总结道:“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作者没写“终返衡门处”,而《诗经·陈风·衡门》,又是一个著名得多的隐逸的意象。而关于《幽通赋》,一如题目的本义,很大程度上是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而《幽通赋》的结尾是:“天造草昧,立性命兮。复心弘道,惟圣贤兮。浑元运物,流不处兮。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以道用兮。忧伤夭物,忝莫痛兮。皓尔太素,曷渝色兮。尚越其几,沦神域兮。”其中抒发了不得志的郁结的心情。加上对于《悲回风》《卷耳》等表达幽忧心绪篇章的用典和借引,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细读这首诗,远没有第一眼看上去那般简单,而作者的心情,也深深纠缠在“仕”与“隐”之间。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陶渊明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