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庞参军并序
【原文】
三复来贶[1],欲罢不能。自尔邻曲[2],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3]?人事好乖[4],便当语离。杨公[5]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6],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7]。
相知何必旧,倾盖[8]定前言。有客赏我趣[9],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㪷[10]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唯旧,弱毫多所宣[11]。情通万里外,行迹滞江山[12]。君其爱体素[13],来会在何年?
【注释】
[1]三复来贶(kuàng):屡屡读所赠之诗。三:屡次,贶:赐。
[2]邻曲:邻居。
[3]况情过此者乎:何况我们的感情超过“数面成亲旧”呢。
[4]人事好(hào)乖:事物发展往往不称心如意。
[5]杨公:杨朱。渊明自况之人。
[6]本既不丰:我的体质原来就不强壮。
[7]资:凭借。
[8]倾盖:“倾盖如故,白首如新。”详见《史记·邹阳列传》。代指一见如故。
[9]有客赏我趣:《诗经·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指周王对于商旧臣微子的敬重。在这里表示对庞参军的敬重,并说明二人志趣相投。
[10]:斗的古字。
[11]宣:写下。
[12]江山:山水(阻隔)。
[13]体素:身体之根本。
【译文】
我反复拜读你的大作,爱不释手。自从和你成为了邻居,已经经历了两个冬春交替了。我们经常诚挚恳切地交谈,不知不觉成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就已是至亲的朋友”,更何况像我们这种交情呢?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在又要分别。我的感慨一如杨朱,不仅仅是分别的伤悲,岂止是一般的哀愁?我已抱病多年,不再作诗了。我的身体原本就不好,加之年老多病。就遵循《周礼》所言的礼尚往来的道理,写下这首诗,也是作为分别以后彼此思念的宽慰。
不一定只有老朋友才相互知心,“倾盖如故”的典故足以印证这句话。你能和我志趣相投,并经常光顾我的林园。和你谈话很投机,你的论点毫不俗气,我们共同交流对于先贤遗篇的心得。有时几斗美酒,悠闲地饮下,心情会自然而然地很舒畅。我本是隐居之人,不再有东奔西走的机会。时局剧变,老朋友愈发地难得,经常书信往来,以排解思念之苦。我们的友情可以通达到万里之外,尽管行迹远隔重重山水。希望你能保重身体,不知再度见面会在何年?
【赏析】
这首五言诗作于公元423年,可与四言诗《答庞参军》对照着看。按照顺序,这首五言诗写在那首四言诗之前,时间跨度不大,所记述的内容较为轻松,没有家国之思,正文部分明显更明快。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这里的“来贶”是什么?似已遗佚。“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说明了两人亲密的友情。然而“人事好乖,便当语离”,人生往往被“爱别离”之苦所困扰,马上就要分离了。“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诗人的感伤与杨朱类似,不仅是分别的伤悲,更是感喟于晋宋易代乱世纷扰的世事。诗人的身体原本就不好,加之年老多病,语气自然很低沉,于是“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写下这首诗,也是作为分别以后彼此思念的安慰。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诗人引用了“倾盖如故,白首如新”的典故。“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如注释所言,“有客”二字足以说明陶渊明把庞参军当作了贵宾。不难想见,前者经常兴致勃勃向庞参军介绍自己林园之内的植物,两人在赏花饮酒的同时,还“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彼此见地都很高远,谈论着先哲的遗篇。
终于说到饮酒了,“或有数㪷酒,闲饮自欢然”,酒可以排遣忧愁,可以发泄情绪,也可以怡情作乐。作者此处想表达的,无疑是最后一种。“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作者倦于东奔西走地谋求官职,否则当年,他也不可能离开王凝之和刘裕等大佬。
“物新人唯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行迹滞江山”,时局剧变,老朋友愈发地难得,经常书信往来,以排解思念之苦。我们的友情可以通达到万里之外,尽管行迹远隔重重山水。在这里,空间骤然拉大了,但两人的友情并未稀释。而代指书信的往往是“尺牍”“尺素”或“鱼书”等等,而以“弱毫”代指书信的诗词文章不多。弱毫,一方面是毫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人弱。这说明作者已然意识到自己的年迈,但在心底里可能又不服老,“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足以说明这一点。如前面的赏析,作者是乐观的,尽管历史表明,两个人不久还会见面,作者显然不知道这一点,否则也不会写下“来会在何年”这样的句子,但他依然写下了“君其爱体素”,这句话相当于“努力加餐饭”,显然作者是乐观的。
实际上,作者的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单从序言来说,“人事好乖,便当语离”就有后世北宋黄庭坚的“人生好乖当语离”的化用,表达了对于画中王维在阳关送别的悲歌式的豪放心绪。
上一篇:陶渊明《答庞参军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陶渊明《联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