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还旧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2:22

还旧居

【原文】

畴昔家上京[1],六载[2]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3]周[4]故居,邻老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5]特依依。流幻[6]百年中,寒暑日相推。常恐大化[7]尽,气力不及衰[8]。拨置[9]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注释】

[1]上京:《南康志》:“近城五里,地名上京,亦有渊明故居。”

[2]六载:或谓十载。

[3]履历:经过。

[4]周:围绕。

[5]有处:某处。

[6]流幻:流动的幻影。

[7]大化:生命。

[8]气力不及衰:气力尚不及于衰而死去。《礼记·王制》:“五十始衰。”

[9]拨置:弃置。

【译文】

当年居住在上京,离去了六年又回来了。今天来到了曾经的老房子,惨恻悲怆而感慨万千。纵横街道依然如旧,有些房舍已然破烂不堪。围绕经过曾经的旧居,邻居几乎都已搬走或不在了。一步一步地探寻从前的遗迹,一些地方值得我留恋良久。百年之中漂浮着流动的幻影,寒来暑往,日月相推。时常担心生命的终止,唯恐活不到知天命之年。姑且将这些念头弃置一边,一樽酒可以忘却一切。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412年,作者四十八岁时。

首先交代时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当年居住在上京,住了六年又回来了。有的版本将“六载”作“十载”。其实无论是六年还是十年,都不算很短的时间。所以虽然没有沧海桑田的喟叹,但有物是人非的感慨。这一句不仅交代了写作背景,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回到了旧居,悲怆伤心感慨万千。人们常对故乡的老屋怀有深情,是因为它承载了个人的回忆,甚至还有家族的历史悲欢。如《项脊轩志》中那句举重若轻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一样的物是人非的感触。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街道如旧,有些房舍已破烂不堪,甚至不复存在。围绕经过曾经的旧居,邻居几乎已搬走或不在了。这四句细化了物如何是,而人如何非的喟叹。在那些“邻老”中,可能就有着作者的亲人吧?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一步步地探寻从前的遗迹,一些地方让作者驻足良久。哪怕是心里翻涌着海浪般的哀思,作者也不曾把它显露出来,仅仅是近乎哀而不伤的白描式的书写。唯其如此,这份哀伤才格外的沉重,读来令人心痛。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百年之中漂浮着流动的幻影,寒来暑往,日月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的心境是绝望的。

最后,“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姑且将这些念头弃置一边,一樽酒可以忘却一切。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如高卧且加餐”的意味,也有些虎头蛇尾。但考虑到至哀无言,而且渊明本身好酒,更重要地,他感到了命运的强大与诡谲,无常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他本人亦不例外。于是他的哀愁,他的苦恼,应该都已付诸一觞了。

全诗以物是人非的悲怆格调开头,写到故地重游时物是人非的感受,进而过渡到深沉的追忆与缅怀。良久,从这种情绪中脱离出来,却发现周遭的氛围已然不可捉摸。所以本质上是出于茫然才写下诸如“一觞聊可挥”的句子,如结尾所言,作者的哀思全都付诸酒中了。

尽管本诗并非悼亡之作,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着悼亡之意。本诗某种意义上是对于一个属于陶渊明的时代的悼亡。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陶渊明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