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独饮
【原文】
运生[1]会归尽,终古[2]谓之然。世间有松乔[3],于今定何间?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4]远,重觞[5]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6]无所先。云鹤[7]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自我抱兹[8]独,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9],心在复何言!
【注释】
[1]运生:生命的运行。
[2]终古:自古以来。《楚辞·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3]松乔:赤松子,王子乔。见刘向《列仙传》,此处代指神仙。
[4]百情:各种情绪。
[5]重觞:两杯酒,此处指数杯酒。
[6]任真:顺任自然。
[7]云鹤:一则本义,再则代指仙人。
[8]抱兹:抱元守一。
[9]形骸久已化:身体与骸骨早已幻化空无。
【译文】
生命最终会到达尽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世间上传说松乔二仙,如今他们又在哪里?老朋友赠送了好酒,他说饮罢此酒会有神仙的快乐。开始饮酒断绝了一切念想,而几杯下肚渐渐遗忘苍天。但是苍天又何尝离开这里,顺任自然而不偏私任何存在。云鹤有神奇的翅膀,四海八荒须臾就回来了。自从见素抱朴,而不为外物所动,我汲汲以求这一境界已有四十年。身体与骸骨早已幻化空无,只要这一初心尚在,便已足够了!
【赏析】
按照作品内容(“自我抱兹独,俛四十年”)推算,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04年,但陶渊明又有诗《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而戊申年,则是公元408年,即陶氏作此诗时已经44岁。结合诗文的风格来说,此诗应该作于归隐前后,“四十年”只是虚指。这首有老庄意味的诗,鲜明地展现了陶渊明的心中始终存在的一方未被玷污的净土。而归隐田园的行为,或这首形而上的诗作,不过是将其显化罢了。
陶渊明下半辈子经常思考生死问题。所以开篇就振聋发聩,“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人生最终会到达尽头,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自己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下文以反问的语气加重了对于这一命题的肯定:“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闻?”就连赤松子、王子乔这些仙人都难于长寿,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松乔”一语双关,松树的含义是长寿,乔木的含义是高大(见《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不可休思”,是因为过于的高大),那些长寿的、高大的树木尚且做不到长生不老,更何况人呢?更进一步突出了生命的短暂、渺小与脆弱,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陈。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酒能消愁,也能带来快乐。“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开始饮酒断绝一切念想,几杯下肚渐渐遗忘苍天。笔者想到《庄子·达生》里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忘了脚,意味鞋子很舒服;忘记了腰,说明裤带很舒服;忘记了是非,说明心很舒服;保持自己的心如如不动,不追寻外物,意味着可以从容地在世间行走而不感到不舒适,而始于安适却无所不适,那是忘记安适的安适。这正是“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和下文中陶渊明所追求的境界。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苍天何尝离开这里,顺任自然而不偏私任何存在。《老子》中记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天地无情,由万物自行生灭;人效仿地土,地土效仿苍天,苍天效仿大道,而大道效仿自身。在这里,陶渊明将自身,土地,苍天与大道视为相通甚至是相同的,而自己仿若天地一般,无情意义下的深情中,他俯瞰万物而不动情。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云鹤”是双关语。古人常以“云鹤”代指仙人,结合上文,不难看出“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的另外一重意味,他希望不受任何形式——包括环境与心灵——的束缚,去寻求一份大自在与大解脱,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万物,来与世俗相处。
后面可以视为回归与升华:“自我抱兹独,俛四十年”,陶渊明汲汲以求这一境界已有四十年。需要强调的是,是追求这一境界而非达到,因为它需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勇气。
最后的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身体与骸骨早已幻化空无,只要初心尚在,便已足够了。这已经有了接近开悟的意味。倘若陶渊明能把这种初心泯灭,化入他所提到的“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里,化入他的“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中,从而在其中得到心,或进一步说,无心的自由,就能得到真正的大解脱与大自在,就能做到更深层意义下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上一篇:陶渊明《还旧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陶渊明《述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