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几经秦。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富于魅力的乌托邦,唐宋诗人往往通过再创作,对桃源世界的性质、意义予以文化的阐释,其中较有名的是王维《桃源行》、韩愈《桃源图》和王安石的这篇《桃源行》。王安石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前四句全翻陶诗开篇的“秦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但用了两个形象的事例来概括秦纪之乱,指鹿为马、是朝纲乱矣;大筑长城、是民心失矣。可谓扼要,还不是新意。此节新意在把桃源人称为“种桃者”——陶渊明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也没有暗示过。王安石把创造和平世界的桃源人称为“种桃者”与陶渊明诗所谓“相肆命农耕”、“菽稷随时艺”虽不尽吻合,却很有诗意。
紧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生活。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句,虽然是基于陶诗“秋熟靡王税”的话,但单刀直入,提法更加明快,指出桃源世界并不否定血缘关系,它的本质在于没有封建等级制度。
以下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主要内容,写武陵人与桃源人交换信息,各有一番感叹。记中止说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诗则补足武陵人感慨——“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确切知道秦时的具体情况。
末四句借桃源人之口对因天下无道、不断进行改朝换代的战争表示感慨。“长安战尘”指西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及其后的战乱频仍,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梦如痴,赔了不少眼泪,“天下纷纷几经秦”亦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妙语,盖一经秦已不堪其苦,况“几经秦”耶!“纷纷”形容亦佳。
本篇故事新咏,非为作诗而作诗。“重华一去宁复得”云云,反映出作者对圣君治世的向往,间接表现出杜诗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理想。此诗与晋唐人诗格调不同,一是重整体把握而不作具体描绘,所谓大处落笔;二是叙述往往以议论出之,并靠议论警拔、语意出新取胜。诗中“虽有父子无君臣”、“天下纷纷几经秦”等语,皆前所未道而精刻过人。
上一篇:梅花
下一篇:王安石《谢安墩》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