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五太守
长安厩吏来到门,
朱文露网动行轩 ① 。
黄花县西九折坂,
玉树宫南五丈原。
褒斜谷中不容幰,
惟有白云当露冕。
子午山里杜鹃啼,
嘉陵水头行客饭。
剑门忽断蜀川开,
万井双流满眼来。
雾中远树刀州出,
天际澄江巴字回。
使君年几三十馀 ② ,
少年白晳专城居。
欲持画省郎官笔 ③ ,
回与临邛父老书。
【校】
①朱文,一作“未央”,误。
②几,《唐诗正音》作“纪”。
③笔,一作“草”。
【注】
长安厩吏: 《汉书》:“朱买臣拜会稽太守,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张晏注:“故事,大夫乘官车驾驷,如今州牧刺史矣。”
朱文: 《后汉书·王龚传》:“柱下无朱文之轸也。”章怀太子注:“朱文,画车为文也。”
黄花县: 《太平寰宇记》:“废黄花县在凤州北六十里,本汉故道县地,唐武德元年分梁泉县置东有黄花川因名之。宝历元年,以其地并入梁泉。”
九折坂: 《汉书》:“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应劭注:“九折坂在蜀郡严道县。”《水经注》:“邛崃山在汉嘉严道县,一曰新道山。南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王子阳 按辔处也。”《方舆胜览》:“九折坂在邛崃山,其坂阻峻曲回,九折乃至山上。”
玉树宫: 《三辅黄图》:“甘泉宫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杨震《关辅古语》云:‘耆老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也。’”
五丈原: 《水经注》:“斜水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隲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元和郡县志》:“五丈原在凤翔府郿县西南一十五里。”
褒斜谷: 《括地志》:“褒斜,二谷名,在汉中郡褒城县北五十里,南谷曰褒,北谷曰斜,长四百七十里,同为一谷。”《方舆胜览》:“凤州之东,兴元之西,褒斜谷在焉。谷口三山,翼然对峙,南曰褒,北曰斜,在唐为驿路,所以通巴汉。”
不容幰: 庾肩吾诗:“长安有曲陌,曲陌不容幰。”《说文》:“幰,车幔也。”
子午谷: 颜师古《汉书》注:“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名子午谷。”《一统志》:“子午谷在西安府城南一百里,谷中路通南北,故名。”
杜鹃啼: 《埤雅》:“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说文》所谓蜀主望帝化为子巂。今谓之子规是也。”
嘉陵水: 《水经注》:“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然世俗名之为皆陵水,非也。”《太平寰宇记》:“嘉陵江自凤州大散关发源,从利州下流入剑州剑门县界。”《一统志》:“嘉陵江在汉中府略阳县治西南,源出凤县东大散关,历两当、略阳,会东谷等水,流经四川利、阆、合州,至重庆府,入大江。”
剑门: 《唐六典》注:“剑阁在剑州普安县界,今谓之剑门。”《太平寰宇记》:“剑门县,本汉梓潼县地,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剑门。姜维距钟会于此。”
蜀川: 《杜氏通典》:“今蜀郡、蒙阳、唐安、临邛、卢山等郡,亦曰蜀川。”
万井: 《汉书》:“一同百里,提封万井。”
双流: 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刘渊林注:“江水出岷山,分为二江,经成都〔南〕,东 (南) 流经之,故曰带也。”《水经注》:“成都县有二江双流其下,故扬子云《蜀都赋》云‘两江珥其前者’也。”《太平寰宇记》:“秦李冰穿二江于成都城中,皆可行舟,今谓内江、外江是也。”
刀州: 《晋书》:“王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唐人以蜀地为刀州本此,如姚合诗云:“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武元衡诗云:“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又云:“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岑参、李远、李端、雍陶集中皆有之,并用王濬事也。
巴字: 《三巴记》:“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文献通考》:“巴江自古集来,派于巴州郡治之右,状如‘巴’字,又曰字江。”《方舆胜览》:“《舆地广记》:巴峡水屈曲成‘巴’字。或云江分三流,中有小流,横贯成‘巴’字,故以为名。”
白晳: 《左传》:“有君子白晳,鬒须眉,甚口。”《汉书》:“霍光白晳,疏眉目,美须髯。”师古注:“晳,洁白也。”
专城居: 《陌上桑》古辞:“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潘岳《马汧督诔》:“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张铣注:“专,擅也,谓擅一城也。谓守宰之属。”
画省: 《杜氏通典》:“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 (省) 中皆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女。”
郎官笔: 《宋书·百官志》:“《汉官》云:尚书、丞、郎月赐赤管大笔一双,隃糜墨一丸。”
临邛: 《汉书·司马相如传》:“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藉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上一篇:王维《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原文、注释
下一篇:王维《送平淡然判官》原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