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原文】
绛帻鸡人送晓筹①,尚衣方进翠云裘②。
九天阊阖开宫殿③,万国衣冠拜冕旒④。
日色才临仙掌动⑤,香烟欲傍衮龙浮⑥。
朝罢须裁五色诏⑦,珮声归向凤池头⑧。
【注释】
①绛帻鸡人:宫中夜间报更的人。绛帻:红色头巾。送晓筹:报晓。筹,指更筹,更簌,古时报更用的牌。
②尚衣:唐殿中省有尚衣局,掌天子之服冕。
③九天阊阖:传说天有九重,这里以“九天”比喻皇宫。阊阖:典出屈原《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原指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后义项颇多。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
④冕旒: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
⑤仙掌:承露金盘上的仙人手掌,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⑥衮:天子礼服,上画龙,又称龙衮、卷龙衣。
⑦五色诏:用五色纸书写的诏书,指天子诏书。
⑧珮:玉珮,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的饰物有珮。贾至为正五品中书舍人。凤池:凤凰池,指中书省。凤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魏晋以后设中书省于禁苑,因其专掌机要,接近天子,故称凤凰池。
【译文】
头戴红巾的宫廷差役报上早晨的更时,尚衣向皇帝呈上翠羽制作的云纹皮衣。如在九重天之上的宫门已然开启,万国使臣对着皇帝的冕旒叩首。日色在承露铜人的手掌上移动,含香的烟雾期盼着围绕衮龙礼服浮动。早朝结束之后需要准备天子诏书,中书舍人在珮声中走回凤凰池处理公务。
【赏析】
早朝之诗,宜富贵尊严,典雅温厚。此诗是早朝诗中的典范之作,章法缜密,以时间为线索展开。鸡人报筹、皇帝更衣、宫门大开、众臣跪拜,进行朝会、朝罢办公,每一处细节都严谨地遵照着时间顺序加以安排。
首联从皇帝准备早朝写起。刚刚报上晨晓的更次,皇帝在侍从的服饰下从容地更衣,虽然选词典雅,但实际上写得比较平直,只是皇帝准备早朝之时的两个小细节,写出一种从容的秩序感。在这种从容的宫廷秩序之下,第二联气势突起,如在九天之上的宫门,气派十足;各个国家的使节向大唐皇帝跪拜,威仪十足,虽然只有两句,却写出无比恢宏的帝国气象。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朝会之景,在上一联展开气象之后,笔锋一转,又以两处细节为焦点展开描写。一般关于朝堂情景的诗句,写得庄严富丽,却难以让人读来觉得有趣,而王维的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摹,写出了诗趣。第五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仙掌”指宫廷的仪仗扇,一种解释认为“仙掌”是指承露铜人(古人称铜人为金人)的手掌。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想象出仪仗扇移动的场景,但铜人的手掌动似乎就不太通了。然而,从整句分析,“动”的主语不是“仙掌”,而是“日色”,同理,第六句“浮”的主语是“香烟”而不是“衮龙”。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影在仙人手掌之上移动,就讲得通了。在唐诗以及唐代以前的诗歌中,以“仙掌”形容承露金人手掌的诗很多。如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有的诗歌以“仙掌”形容山峰,如温庭筠《老君庙》“莲峰仙掌共巉巉”,但是,唐诗中没有将“仙掌”作仪仗扇讲的其他用例。因此,此诗中的“仙掌”应该指承露金人的手掌。古人常常通过描写日、月等事物的影子来描写时光推移,上文所举的以“仙掌”作承露金人手掌的例句中,都含有此种意义。《新唐书》记载,唐代的办公时间与日影有关:“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虽然在今人看来这样计时不大精确,但在唐代,这种计时方案可行性高,已经很便利了。
末句将描写重心移到了和诗对象贾舍人身上,“五色诏”“凤池头”写出中书舍人的职责、地位与荣耀,这种结尾方式符合官场交流的礼仪。
上一篇:王维《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王维《寄崇梵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