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孙
王沂孙(约1230~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居玉笥山,遂又号玉笥山人,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工文辞,好交游。宋亡时,王沂孙曾与唐珏、周密等结社赋词,以抒亡国之悲。元世祖至元年间,王沂孙迫于无奈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但不久即辞官。晚年常交游于杭州、绍兴间。其辞章法缜密,颇具个性。今存有词作六十余首,辑为《碧山乐府》集,或称《花外集》。
水龙吟·落叶
【原文】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① 。想重崖 ② 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 ③ 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释】
①秋杪:晚秋。
②重崖:山崖边。
③螀:又名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译文】
绿色的树林才染上秋霜,一眼望去,故国却过早地显现出凄凉。落叶萧萧而下,在地上越积越厚,可落叶仍在不断纷飞。院门荒凉,小径幽寂。秋风吹过渭水,洞庭湖也起了波浪,秋意越来越浓。想那山崖下尽是飘落的黄叶,而千峰裸露,无一遮挡,山路寂静无人,显得格外空荡。
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想必宫中之水空绕暗流,很是寂寞。寒蝉低叫,飞鸿南飞,摧人心伤。眼前落叶影乱,敲打窗户,发出清脆之声,后又落到台阶上,有多少人在悲伤。遥望我的归宿在哪里?也不知道像今天这样满庭的落叶由谁来打扫?
【鉴赏】
本词为咏物词,词人借咏落叶,一面感叹自己身世的飘零,一面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怀,意境凄凉。
上片描写秋景。起句用“晓霜”、“青林”点明时间,同时也烘托出晚秋的肃杀气氛。“望中故国凄凉早”一句则直奔主题,抒发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奠定了全词的悲凉基调。“萧萧渐积,纷纷犹坠”八字,极为传神地写出落叶飘落时的形态。其后,“门荒径悄”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晚秋时分寂静、凄凉的气氛。“渭水”三句,词人借落叶实现空间转换,将读者从“青林”、“悄径”中带出,来到“洞庭”湖畔,从而使视野随之开阔。但是,事实上词人从未离开“青林”,而是以“渭水风生”代“青林”,以“洞庭波起”代“叶落”,构思新奇,委婉含蓄,独运匠心。“想重崖”四句,以重笔烘托深秋之时林中落叶飘零、凄冷静寂的情景。
下片抒发感情。起句“前度题红杳杳”三句,暗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据《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在应试之年,偶然于御沟处捡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后来卢渥得到一个外放的宫女,恰是当日题诗之人。词人用此典故,明说故宫之衰,暗寓亡国之悲。“啼螀未歇”之后的六句,实写眼前之景。寒蝉凄切,飞鸿南归,落叶在窗外肆意飘落,窸窸窣窣,好不扰人。词人面对这样一组凄冷、落寞的景色,想及自身,不由悲从中来,自是一副“愁人”模样。如今国破家亡,词人无处“望吾庐”,更不知今夜“满庭谁扫”,难言的孤苦、寂寞,尽在结尾两问之中。
全词写景与抒情交相融合,绘景形象,抒情真挚,构思精巧,布局合理,堪称佳作。
上一篇:王沂孙《眉妩·新月》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下一篇: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原文、注释、译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