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小时候读《增广贤文》,里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只觉得是励志之言。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感叹光阴虚度。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两方面,一是没有舞台,才华难以施展;二是当事人浑浑噩噩不想做事。浪费了光阴,对一个人来说,损失的是他自己,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说,损失的将是历史的机遇与民族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样豪迈的诗句。但因国策的种种失误,我们的大好光阴都在乱折腾中消耗掉了。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才有了彻底的改变。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瞎折腾的事情少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实际意义才真正体现了出来。
像我这样年近耳顺的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经历过,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是沮丧还是兴奋,是坎坷还是顺境,都积淀在我的生命中,连起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在荒唐的岁月里,我们在痛苦中等待生机。在沸腾的岁月里,我们又在拼搏中保持忧患。记得三十年前,一位朋友向我倾诉他“文革”时期遭受的磨难,他说:“我的父母长年在乡下蹲点,我们自己照顾自己,不会煮饭,常吃些半生不熟的食品,因此落下胃病。”我告诉他:“你的苦难是有米不会煮,而我的苦难是会煮饭却没有米。”现在,我在一栋二十八层高的写字楼办公,每逢上下班,六部电梯拥挤不堪。有的年轻人不惜等上十几分钟,挤进电梯,却只上二楼、三楼。有一次,我禁不住对一位年轻人说:“你上三楼,又不高,为什么不可以走上去呢?”他理直气壮地反问:“我为什么要走上去呢?”类似的情况,在我的身边常有发生。因此,有一个问题常常让忧虑:如果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现在开始,让在娱乐化社会的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担任变革中的主角,他们还会像我们年轻时那样甘做垦荒牛,从而出现“深圳速度”、“苏南模式”这样一些改革历程中的经典故事吗?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业社会一步跨进了科技时代,外国人花了几个世纪完成的变革,我们只花了三十多年就完成了。我想,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既得益于一代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殚精竭虑、运筹有方;也得益于中国老百姓代代相传的两大优良品质:勤劳与节俭。数年前,我去加拿大多伦多看望在那里念书的儿子,恰逢过圣诞节,下午三点钟,忽然想起家中没有酒,于是与儿子一起上街买啤酒,一连跑了五个街区,竟没有一家商店营业。过节了,老外首先要的是休息与家人团聚。可是在中国,哪怕大年初一,你一大早上街,照样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十几年,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耳濡目染,很难找到像中国人这么勤劳的民族。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与银行存款,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方面,中国人没日没夜地奋斗积累财富,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挥霍,始终攥紧自己的钱袋子。有此两条,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走向繁荣,走向生机勃勃的未来。
但是,令人担心的是,耽于享乐的富贵病开始在中国蔓延,并且危及年轻的人群。虽然,我们大部分年轻人继承了父辈的传统,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但毕竟一些不好的苗头,也在年轻人中滋生。因此,我又在思忖:过去的三十余年,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兴盛的奥林匹克赛场上,中国毫无争议地赢得了金牌。但是,往后的三十年,我们还能保住这块金牌吗?
一位省里的主要领导同志与我聊天时说,他一九七七年以下乡知青的身份考取大学,四年后毕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去买了一套《资治通鉴》,然后通读了两遍。结婚时,当工人的穷爸爸只能给他一百元,他没有用于婚礼,仍是用于买书。现在呢,一位高中生考取大学,就吵着要他并不宽裕的父母为他买一部苹果手机。两相比较,便觉得现在一些年轻人缺乏奋斗与学习精神。“忧患者生,享乐者死”,这是古代哲人总结历代兴衰的规律时说出的格言。奋斗者总觉得他的时间不够,是因为他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享乐者同样也觉得他的时间不够用,乃是因为他及时行乐的奢望太多。
今年,我有幸参与了湖北省党代会报告的润色,报告中提出如何把握湖北今后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当时不免掩卷沉思:过往的十年,中国的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稳步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今后的十年,在有志者眼里,看到的仍是克难奋进的黄金机遇期;在忧思者看来,前进中的问题仍然不少。我们能否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上继续保持“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良好态势,关键既在党中央,更在年轻人。因为参与改革的第一代年轻人正在老去,现在的年轻人必将成为建设中国的主角。如果能充分激发年轻人创世的热情,我们赢得的不仅仅是黄金十年,而是更加长久的中国的未来。
2012年9月20日夜于闲庐
上一篇:熊召政《水墨中的众生之美》
下一篇:熊召政《每一个春天都是改革元年》